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浴血三八线321952年秋天,志愿军39军115师负责坚守临津江以东阵地,与美军处于胶着对峙状态。白天是美军的天下,遮天蔽日的轰炸机群将成吨的炸弹扔在志愿军阵地上,把志愿军压制在坑道内动弹不得。到了晚上,志愿军组织战斗小组,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向敌军阵地发起战术反击,往往能够一击得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日,115师经过精心策划,一举打下了一座无名高地,而且部队伤亡很小,全师上下都很振奋。代师长王扶之组织参谋们在指挥所中集中研究下一步作战计划,新华社记者也闻讯赶来采访报道这次漂亮的战斗。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大祸就此临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架美军B-26型轰炸机飞临坑道上空投下了大批炸弹后扬长而去,其中一颗重磅航空炸弹不偏不倚,落在作战室的顶上。用圆木和土石构筑的坑道原本就比不上钢筋水泥工事坚固,这一枚重磅炸弹的威力又是相当惊人,导致坑道瞬间被炸塌,包括王扶之在内的7个人全被埋在了土石废墟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到报告后,115师师政委沈铁兵大吃一惊,一面组织工兵营迅速救人,一面打电话报告39军军长吴信泉。王扶之12岁就参加了陕北红军。自红25军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合并组成红15军团后,王扶之就一直在红15军团、八路军344旅、东北野战军2纵这支一脉相承的部队中,经历了无数九死一生的战斗。在攻打锦州时,身为2纵5师14团副团长他在发起攻击前头部负伤,仍带伤指挥作战,为5师17分钟突破锦州城防作出突出贡献。入朝作战以来,志愿军面临的最大的危险就是来自空中的威胁,连司令员彭德怀都几次遭遇险情,几乎性命不保。39军作为第一批参战的主力部队,在两年的作战中已有副军长吴国璋、军参谋处长何凌登、师参谋长薛剑强、政治部主任吴书师等高级干部在空袭下牺牲。这次,王扶之又被埋在了废墟中,看上去凶多吉少。在坍塌的坑道之外,115师工兵连冒着敌机轰炸实施救援作业。师高炮连对敌机奋起还击,击落敌机1架。在敌人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大白天展开挖掘作业,其危险性不言而喻。坑道很长,作战室在坑道深部,只有一个洞口,炸崩的山石填满了洞口的小河沟,这给抢救带来了极大困难。工兵连组织一个班接一个班轮流挖,每20分钟轮换一次。终于有4个人被挖了出来,但都没有了生命体征。一直挖到天黑,师长王扶之、作战科长苏盛轼以及参谋陈志茂三人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不少人已经绝望了,认为再挖下去希望也不大了。从常识来说,人被埋在密闭空间这么长时间,就算没被木头石块压死,也早就应该窒息而亡了。政委沈铁兵一面让人准备棺材,一面汇报军长吴信泉。“你们一分钟也不能停下来,我死要见尸,活要见人!人力不够,我派军工兵营来。”情绪激动的吴信泉放下电话后,对身边的人沉痛地说:“我们要有个送花圈的准备。”一直挖到下午3点多钟,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个小时,沈铁兵认为王扶之生还的希望已经没有了,准备放弃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此时,还没有完全死心的工兵连参谋发现有两只苍蝇从缝隙里飞出来,他根据这一现象,判断里面还有空气,人还有活着的希望。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以赴!又经过8个小时的努力,救援部队终于在晚上11点把坑道挖通了。神奇的是,王扶之等三人还都活着。原来,当坑道被炸塌时,王扶之当场昏死过去,过了许久才苏醒过来。久经战阵的他在生死关头依然保持冷静,坚信同志们正在展开救援。他命令苏盛轼和陈志茂躺在地上,不做无谓的挣扎,节省体力,等待救援,一直等到了重见天日的那一刻。他们被救出坑道后,立刻用担架抬走了。原来给王扶之准备的棺材,给了牺牲的记者。仍在116师指挥部等消息的吴信泉听到三人获救的报告后,兴奋得手舞足蹈,脸上的沉痛情绪一扫而光,高兴地骂道:“这个王大个,打仗从没危险,总是这鸡毛蒜皮的时候吓我们一大跳!”大难不死的王扶之,1953年5月回国,任115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在调任总参作战部长期间,曾参与指挥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西沙海战。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对这次39个小时的生死经历,若干年后王扶之曾感叹说:“要不是洞中飞出两只苍蝇,我早就没命了,是39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有趣的是,王扶之生还之后终身不打苍蝇,称其为“救命恩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自建军起就接连不断打了20多年仗的人民军队来说,真正感受到来自空中的致命威胁,还是在抗美援朝战场。面对美军大规模的空中攻势,志愿军集中了高射炮兵、航空兵、铁道兵、工程兵、汽车兵等各个兵种,再加上兵站、仓库、医院,可以说动员了几乎所能动用的全部力量,来对付铺天盖地的美军飞机,但依然处于被动挨打之中。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我军,对空中威胁刻骨铭心,从此下大力气加强空军及防空力量建设,终于在苏联的帮助下在50年代建立起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空军,在我军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