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2年8月18日(周四) 19:30
演出地点 :北京音乐厅
演出:中国交响乐团
指挥:林大叶
小提琴:黎雨荷
2022年8月18日,中国交响乐团《聆赏经典》“金色年华”交响音乐会,将为全国乐迷带来科恩戈尔德最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晚期代表作之一的《a小调第三交响曲》。
科恩戈尔德与拉赫玛尼诺夫,两位20世纪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捍卫者。战争阴云的笼罩,使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大洋彼岸,在交响乐底蕴并不深厚的美国,他们在电影音乐与钢琴演奏领域各自施展着自己的音乐才华,却从未放弃对创作严肃音乐的终极追求。终于,在异国他乡,他们下定决心,重新提笔,各自抒发出那份珍藏于心底和对金色年华的呐喊与感动。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总是在矛盾中求统一,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a小调第三交响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封顶之作,是他的所有交响曲中在旋律和节奏上最富俄罗斯风味的作品,也是他最后一次向外界展示他的不朽才华,他一生不断在传统中寻求突破,在浪漫乐派风格中尝试加入新元素。《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美籍奥地利作曲家科恩戈尔德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献给他的恩师马勒妻子的作品,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晚期浪漫主义作品之一,其创作风格气魄宏大,旋律优美,配器生动。
本场音乐会邀请到指挥家林大叶与旅欧小提琴家黎雨荷,与国交合作呈献一场高质量的交响音乐会,诠释浪漫主义,奏响金色年华。
曲目
科恩戈尔德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号
拉赫玛尼诺夫 A小调第三交响曲,作品44号
科恩戈尔德
科恩戈尔德
美籍奥地利作曲家
埃里希·沃夫冈·科恩戈尔德,犹太血统的美籍奥地利作曲家,1920年因谱写歌剧《死城》一举成名,1934年流亡美国,为好莱坞写作了大量电影配乐。
科恩戈尔德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35号
这部作品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小提琴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都是来自作者的电影音乐,是宽广而又有激情的音乐,在不断的节拍转换中以及增四度音程的出现使音乐富有梦幻和新奇。第二乐章,出自于科恩戈尔德的电影音乐《风流世家》,音乐既缠绵又有点惆怅。第三乐章,采用近弓根的类似敲击式的跳弓来表达一种狂热的舞蹈特征,强烈而诙谐。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赫玛尼诺夫
《A小调第三交响曲》
作品44号
拉赫玛尼诺夫在1936年夏天写就的《第三交响曲》,由著名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交响乐团首演。它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封顶之作,也是他最后一次向外界展示他的不朽才华。
这部《第三交响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拉赫玛尼诺夫的自传性作品,由之反映了许多作曲家本人的生活体验。同时,它也可以被理解为关于俄罗斯的一首抒情诗篇。善听者能够感到,这部交响曲内涵了作曲家对祖国、人民和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充满了对自己青年时代的浪漫主义回忆,既有对俄罗斯大自然的景象描绘,又再现了俄罗斯古代民间神话中的幻想形象,还瞻望了祖国的命运和幻想。只是,由于长期身处异国,这种对故土明朗的想象却不可避免地带上一层抑郁和悲戚的色彩。
全篇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由单簧管、法国号和大提琴齐奏而出,阴暗而严峻的气息让人感觉它来自于静谧的远方或是凝神的沉思。而后进入的第一主题,其旋律异常温存和诚挚。可以带给听者非常多解的联想,可以联想到人民在几个世纪以来所受到的困难,可以联想到俄罗斯那广袤空旷的大自然构成。
第二乐章依然从命运主题开始,该主题已然成为了深刻而悲怆的沉思的源泉,其中不乏令人心醉的色彩与和声,不过那些甜蜜的回忆和幻想终究未能盖过关于严峻现实的思索。
末乐章的世界无疑是明朗的,得出的结论具有欢乐和乐观的特点。在尾声部分,积极和肯定的力量得到了调度,终曲的基本主题变成了变化多方的音型,宛如欢乐的钟声同时共鸣,引子主题的再现陡然带上了宏伟凯旋的倾向,它的情绪宽广有力地不断增强,给人一种人的集群在稳步前行的感觉,最后结束于一种欢庆喧闹的情绪当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