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中期,随着德国顾问团参与制订的新式整军计划的实施,南京方面于1935年购入了首批20门Pak35/36型37毫米战防炮。1936年,又从德国购入了124门37毫米战防炮。这124门战防炮中,有104门是德军淘汰的木轮PaK L/45型,只有20门是可由车辆牵引的Pak35/36型。不过,因旧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军队的机械化程度很低,只能由骡马拖曳的PaK L/45型缺陷并不明显,但当时急盼装备,也就欣然接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按照德国顾问团最初的规划,整理后的中国德械师每团都应辖1个战防炮连,装备6门战防炮。但由于抗战爆发前,引进的PaK-35/36型战防炮不仅到货晚,而且数量有限,因此真正成建制编入该炮的只有调整师中的第36师、第87师、第88师、教导总队、装甲兵团和税警总团。其中,每个调整师、税警总团有1个4门制战防炮连。战防炮连辖2至3个炮排,每排2个炮班,每班1门战防炮。每个炮班8人,包括炮长,炮手,装填手,2名弹药手和2名驾驶员,以及1名预备炮手。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每个团有1个6门制战防炮连,装甲兵团有一个战防炮营(辖4个6门制战防炮连,其中有3个连装备PAK35/36型37mm战防炮)。除此之外,还建立了战防炮教导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又向德国求购大批军火。在遭到日本施压后,德国于1938年5月宣布停止对华出口武器,最后一批德制武器于当年8月运抵中国。从1937年7月到1938年8月,中国总计收到了246门PaK-35/36型战防炮。在台儿庄会战期间,刚完成编组的炮兵第52团及由装甲兵团扩编而成的第200师师属战防炮营,共4个战防炮营配属给了李宗仁的第五战区。这些部队都是德国进口的全套机械化装备,通讯器材配备齐全,排、连、营级均有无线电台,若能集中使用,很有可能获得较大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观念陈旧的李宗仁却未能汲取前期作战教训,依旧将这72门Pak 35/36型37毫米战防炮像撒胡椒面一样平均分配。有1个战防炮营配属给了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后,又被进一步分割。有的师配属1个战防炮连,有的师配属1个战防炮排。如此一来,虽然每支部队都有了一定的反坦克能力,但却大大削弱了战防炮部队整体的战斗力,没能对日军装甲部队造成歼灭性的打击。即使如此,这些战防炮仍取得了不俗的战果。有1个战防炮连在台儿庄北面构筑阻击阵地阻。1938年3月23日,日军一支轻快部队(装甲汽车,摩托车,步兵)千余人来犯,战防炮在公路附近占领侧面阵地,待敌装甲车队在公路上完全暴露时,由尾车打到首车,打得日军进退不得,乱作一团。可惜配合作战的步兵、骑兵协同作战的能力与意识极差,未能及时出击,所以未得取得更大战果。3月24日,日军继续进攻,又被战防炮击毁数辆坦克。在台儿庄巷战过程中,有1个战防炮连冒着炮火抵近射击,接连摧毁数个日军机枪阵地,第31师池峰城部趁势冲入敌阵,日军伤亡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守台儿庄阵地的西北军部队之前未见过战防炮,因此官兵对战防炮使用原则不甚了解,在战斗中只能与战防炮部队慢慢协调、磨合。有一次,日军向第30师阵地进攻时。敌坦克还在千米开外,师长张金照便要求配属作战的战防炮排开炮。战防炮排排长解释,敌呈一字纵队沿公路而来,应待敌进入有效射程内,以一门战防炮打首车,另一门战防炮打尾车,使敌军前进不得,后退不得时,再集中火力歼灭中间的坦克装甲车辆。但张金照固执己见,该排长顶不住,在敌纵队尚未完全暴露时,在5、600米外便开火。最后仅击毁敌坦克4、5辆,其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掉头逃脱了打击。还有一次,日军向独立第44旅阵地发起冲击时,先出动步兵,待步兵接近到冲锋距离时,日军坦克才从待机阵地出击。一个步兵营长怕日军坦克冲破他的阵地,于是亲自跑到战防炮阵地上,要求战防炮连立即开炮,否则阵地失守要战防炮连连长负责。战防炮连连长则坚持一定要等到日军坦克进入有效射程再开火。双方正争执不下时,日军坦克加速前进,接近到了战防炮的有效射程之内,战防炮利用隐蔽良好的阵地突然射击,打得日军坦克起火燃烧。步兵营长见状及时指挥集中步机枪火力反击,将日军步兵击溃。此战后,步炮双方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作战时互相掩护,互相配合,始终未被日军突破阵地。以后直到5月中旬,独立第44旅撤退淮阴、再转到信阳,都对该战防炮连保护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从3月23日至4月6日,参加台儿庄会战的战防炮部队先后击毁击伤敌坦克、装甲车30余辆,为会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致日军称其为“令战车兵泣下的可怕武器”。遗憾的是,取得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日军的报复行动缺乏应有的准备。在面临南北两路日军重兵合围危险时,云集在第五战区的大批部队撤退时慌乱无序,混乱不堪,又遭日军沿途轰炸,损失不小。4个战防炮营大多数人员虽然安全撤到了后方,但各部的火炮、车辆、装具损失不小。令人无法容忍的是,第24集团军韩德勤部退到苏北淮阴后,已经摆脱了被合围的危险。可是韩德勤却嫌该部作战的1个战防炮连太过累赘,居然下达了要求将6门战防炮和6辆牵引车全部毁掉,人员自行撤退归还建制这样荒唐的命令。可惜了这些耗费巨资进口的“功臣炮”,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却在脱险后得到了如此下场。这个战防炮连的官兵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但上命难违,最后只得含泪毁车埋炮。此后,这些徒手官兵花了半年时间,才从苏北走到广西全州,与第200师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