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甲烷化催化剂在某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中首次实现110%满负荷平稳运行,获得的甲烷浓度为61.7%,高于国外引进技术近3个百分点。

有人认为,这项技术突破直接无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煤制天然气(下称煤制气)是把煤炭通过一系列气化技术合成天然气。一般观点认为,我国石油少、天然气少、煤炭多,石油、天然气都很依赖进口,再加上燃煤污染很大,可以把煤炭转化成天然气,既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自主性,又降低污染。

此次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突破究竟有没有意义?煤制天然气真的很好吗?我们邀请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魏贤勇进行了专门分析。

他们的回答却很让人意外。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如何看待煤制气甲烷化的技术突破?这个技术突破难度大吗?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有什么意义?

魏贤勇:这样的技术没有什么可值得宣传的。

所谓煤制天然气,它第一步要煤气化,煤在高温条件下,在1000到1400度条件下加上气化剂,让它气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那氢气不够用,还得再外来加氢气,那么它实际上是要转化一氧化碳为甲烷。你这个氢气首先要把碳变成甲烷,那你这个氧怎么办?氧,你还要变成水,又要消耗氢气,所以我反复地说,这个工艺没有意义。它是一个高耗能高排放,如果再往上说的话就高污染了,因为碳排放量大,它就是一个污染问题。

煤是化石资源,并不便宜,付出那么大的能量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极不可取。他说他的技术比国外技术提高3%,其实这样的3%微不足道,它几乎在误差范围之内,没有什么可渲染的。

(我们的煤制气技术达到)世界顶尖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国外人家不搞,人家认为没有必要搞,你说你自己顶尖有啥意义?

林伯强:我觉得这个突破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因为煤制气跟煤制油,其实我们的技术都从国外来的,就最先是别人的。现在其实做煤制气的国家很少了,据我所知,目前也就是中国做得比较多一些,既然国外的技术已经基本上停滞了,那么你国内有些技术突破我觉得对这个领域的发展很重要。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为什么要发展煤制气?

林伯强:有两个层面,从企业的层面讲,主要还是经济效益,我觉得(煤制气)最热的时候应该是石油价格120、130(美元/桶)的时候,就上一波油价上涨的时候,他们觉得把煤变成油变成气,他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

从国家的角度,第一点就是国家安全,缺油少气是中国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现在很高了,大概是73(%)左右(2020年),天然气对外依存以前很低,现在也到四十几(2021年为44.4%)。但煤我们很多,如果能够把煤炭做成油跟气的话,万一国际上出现一些对中国人员安全有危害的地缘政治事件,那么中国(有自主的油气)产能就是比较重要的。

第二点是污染转移,一般煤制气或者煤制油,都是在十分边远的地方比如内蒙那些地方,制成油或者制成天然气,但它是可以在北京在上海使用,就把污染从城市转到比较边远的地区,那些环境空间比较大的地方。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应该大力发展煤制气吗?

林伯强:煤制气不是一个应该走的路,简单这么说。

我觉得对低碳发展也好,对于环境保护也好,煤制气并不是特别好。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煤制油或者煤制气本身也是一个制造过程,它要消耗能源。为什么不直接用煤炭去发电,或者用煤炭去做什么东西,而要造成气再造成油?然后再来终端利用?

其实对二氧化碳来说,煤制气排放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为什么煤制油煤制气的整个板块我们一直不看好,原因就是它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它跟今后的低碳发展是相悖的。

但恰恰就这种污染转移的话,经常被煤制油或者煤制气的企业拿来(宣传),他说你看我生产出来的天然气是干净的,他就不会去考虑说我用什么东西来生产天然气,当中又增加多少排放,他不会去讲。

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只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从能源安全角度批了一部分煤制气项目,但并没有张旗鼓鼓励煤制油煤制气。

魏贤勇:没有必要发展煤制气,毫无疑问。

从环保的角度来讲不应该做,从经济的角度来讲的话,现在因为俄乌战争,天然气价格高了,能赚点钱,但是如果俄乌战争结束以后,天然气价格又降下来了,还能赚什么钱?还有这个煤炭价格也在一直上涨,这个问题考虑没有?实际上煤比它现在的价格应该更高,有没有考虑这个?它更宝贵。我反复说煤的宝贵,现在就是没有人在意,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为什么说煤十分宝贵,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相比,它的特点是富含芳环,特别是缩合芳环,芳环数越多,附加值越高,能高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有的缩合芳硫化物,它一克都可以达到83万人民币,你想想黄金多少钱,白金能得到多少钱,像煤里边这样东西很多,你气化也好,煤制天然气也好,是把这些宝贵的这些化合物几乎可以说是付之一炬。

中国的问题是很多院士们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不是为国家利益考虑,对于这样破坏环境、破坏资源的行为,你去放纵是很不应该的。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中国的煤制气技术链还有什么难点吗?

林伯强:咱们哪个难点都没有,我们现在所谓的技术进步就是把它做得更精致一点,效率更高一点,其实我们都会做了,我就想不出这还有什么难点,至于说怎么把它做得更经济,比如说耗水量更低一些,这个就是技术进一步进步的问题。

但是这么说吧,因为煤制气做的人不是特别多,所以我对这个板块的技术始终不是很看好。你100个人来琢磨这个问题跟10个人来琢磨这个问题,它技术进步的飞跃程度是不一样的。当一个技术受到广泛应用,更多人更多投入来琢磨这个事情,它的进步会更快一些,煤制油跟煤制气就那么几个人在搞,你说你进步,能进步多快?但是它总归会有进步,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把高污染产业从东部城市转移到西部偏远地区,会不会造成地域不公?

林伯强:好像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你想想看,如果咱不从国内,从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它的发展轨迹来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发达国家的蓝天白云,它是以发展中国家的污染为代价的,就把那些污染的东西搬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然后通过贸易,需要的东西再买。
我国东部这些地方应该是属于高度发展,至少说应该是进入了中高收入水平的这么一个状态。假定说西部像内蒙这些地方,因为它环境成本比较低,它水资源成本可能也比较低,等等的话就使得它靠近资源的地方而且收入也比较低的地方,承接一些这样的高耗能产业,这其实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政府可以加速或者减缓这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应该难以避免。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媒体对于我国技术进步的宣传,是否经常夸大其词?

林伯强:我觉得不一定夸大,因为我刚才讲煤制气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国家在做的,只有咱们在做。技术链确实以前是从别人那拿过来,当初有一些设备确实是进口,这没什么疑问的,那么现在我们设备会自己做了,整个产业链自己做,它就成本更低一些。然后另外一个就是说,万一其他的哪个国家想做的,我们可以把这个技术出口嘛,对吧?帮助他们做煤制油与煤制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