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营销这张王牌只要打得好,既能口碑传播为品牌赢得美誉度,还能病毒式扩散达到让品牌迅速传播的目的。就如同给品牌“咖啡”加点糖,又香又甜。

(1) 不买账的情感营销

(1) 不买账的情感营销

在这个营销过剩和传播同质化的时代,情感营销逐渐成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建立品牌忠诚度的有效方式。“人非草本,孰能无情”。企业各种生产经营行为如都能从“情”切入,再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使“情”的投射穿过消费者的情感障碍,激发消费者潜在朦胧的购买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四两拨千斤”的巧妙作用。

情感营销这张王牌只要打得好,既能口碑传播为品牌赢得美誉度,还能病毒式扩散达到让品牌迅速传播的目的。就如同给品牌“咖啡”加点糖,又香又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今,品牌做情感营销的比比皆是,但能被经历过互联网浪潮淘洗的年轻人所认可的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太多人误解了情感营销,误把情感营销当做了卖惨。当然,不是说卖惨无用在很多时候,卖惨,国货这些概念屡试不爽,但大多数企业还是没有掌握到其中的精髓,卖惨的手法太LOW,简直就像跪着要饭。当然,你要饭能要到钱也就算了,要饭都要不到钱岂不是更丢脸。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分析一下其中的逻辑。

(2) 卖惨营销究竟是个什么套路?

(2) 卖惨营销究竟是个什么套路?

在娱乐新闻中看到偶像明星卖惨博取关注和同情,这很常见;现实生活中大街上乞讨卖艺求生活的人,也是屡见不鲜,那么企业或品牌一般又是怎么卖惨的呢?

像前几年,在网络上有一位“滞销大爷”突然“走红”,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表情包调侃,诸如“玛莎拉蒂滞销,帮帮我们”、“子弹滞销,帮帮我们”、“手铐滞销,帮帮我们”等标语再配上“滞销大爷”图片的格式,令人忍俊不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各种农产品“滞销”的卖惨式营销都被“扒”了出来,而其中,一位饱经风霜、满面愁容的大爷居然多次出现在不同的农产品滞销广告上,故而被网友们戏称为“滞销大爷”,与朋友圈的“卖茶女”并驾齐驱。

对于山区和农民的辛苦,很多人都是体谅的,很多农产品打出“滞销”“帮帮我们”的旗号,在起初的确让人看了心疼,但这样的营销方式再三出现,甚至日益频繁,不免令人腻烦和怀疑。“卖惨”的泛滥,其实是商家为了借助消费者的同情心来达到促销目的手段,其中不乏夸大、虚假、欺骗的一些成分,这触及到了人们的价值底线。

越来越多的“悲情牌”,由于过度使用和夸大其词,被企业打成了一手“烂牌”。

(3) 卖惨营销所体现的营销心理学

(3) 卖惨营销所体现的营销心理学

利用悲情因素来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这属于情感营销中的一种,体现的是“营销心理学”当中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对生活悲剧或者具有冲击力的视听描述,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对其产生恻隐和同情,进而萌发出帮助和行善的冲动,最后用捐助或者消费的行为来落实这份善心与正义。商家看中的,就是人本性中的“善”。

但人的心理是一把双刃剑,当“卖惨”太过,大众的同情心被滥用,厌恶与怀疑就会滋生。所以,当营销不再让消费者关注到产品本身,而是依赖于不理性、不稳定的因素,那么这样的营销是难以长久的,甚至还会反噬自身,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卖惨营销无往而不利?

虽然依靠卖惨营销套路得人心的案例有很多,但这种营销方式并非屡试不爽,而且严格来说,卖惨营销实际上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营销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当面临市场困境时,不对产品质量和创新、发展模式与管理上进行反思和改进,而是企图利用消费者的同情心来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这本就是一种短视行为;对于竞争者来说,客户在消费选择上的变化并不是由于产品和品牌上更胜一筹,反而是因为“更惨”,这也说不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惨营销,或许能够为企业带来一时的同情,促进销售业绩,但因此泛滥的悲情,也往往会变得失真,耗光人们的同情心。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纯粹的卖惨是起不到作用的。

因为惨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对比出来的,也就是比惨。比如爱情公寓里关谷神奇的扮演者王传君就曾说过,自己在最穷的时候,身上只有一百万……这样的惨恕我高攀不起,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像他一样惨……

话说回来,现代社会压力这么大,疫情失业那么多人,工厂倒闭那么多……企业缩减规模无奈裁员很惨,我就是被裁那个惨不惨?你企业没有订单快倒闭了很惨,我中年失业还有房贷车贷岂不是更惨?你走投无路卖身葬父很惨,我这边与我相依为命那么多年的小强死了就不惨吗?你什么都没有,惨也没我惨,凭什么让我选择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怎样操作一场高效的情感营销?

那么,操作一场高效情感营销,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我以一个故事来举例。

一、见(现象、内容、观点)

有个老盲人坐在路边乞讨,他的面前放了块纸板,上面写着:“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

然而人来人往,大部分的人只瞄了一眼就匆匆离开,没人停下脚步。

后来,有个诗人停了下来,他拿起老盲人的纸板,把“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这几个字画 个大叉,然后翻面,重新写了一段话。

随后奇迹发生了。

经过的路人,看到纸板上的话,再看一眼老盲人,纷纷掏出钱来。 像下大雪一样,钱不断掉下来,老盲人难以置信,女孩到底施了什么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只是把“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改成了“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可惜我看不见”。

二、 感(结合自身案例)

老盲人开始纸板上写的是“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但是并没人帮他。然后诗人改成了“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可惜我看不见”,就有很多的人给他钱,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只是加上了一句话就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这就在于它成功地和人们的情感对接了。我是盲人请帮帮我,这句话,不带任何感情,是一种冷冰冰的科学逻辑,

而我却看不见这句话,带着温度触动人心,是一种有情感的故事,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天的暖风、春天的绿树、春天的鲜花....…..而这些恰恰是那些匆匆而过的行人们在忙碌之中所忽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我们虽然无法透过智力去影响别人,但感情却能做到这点。

路人上一秒还沉浸在自己的美好处境,下一秒立即就调入了老盲人的悲惨世界,巨大的反差,强而有力地把人的情感给撩动起来,当人心易变暖。钱就会不自觉的给掏了出来

总之,情感营销≠卖惨、负能量、煽情,品牌要精准地找到自身核心价值,并以此散发广告营销创意,才是是打得一手好牌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企媒体的营销手段有着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