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咚咚咚! 你好,开门采集核酸啦”董英兵团医院西山分院的护士董英在昏暗的楼道里大声的喊着。

8月19日早晨7点,在一〇四团中豪润园小区43号楼3单元15楼,来自兵团医院西山分院的护士董英和同事又一次敲开了居民家的门,她们一个人扫二维码登记信息,另外一个人开始进行手部消毒,做着核酸样本采集的前期准备,发黄的声控灯时不时的熄灭,董英要一再的跺脚让声控灯亮起来。

消毒,撕开一次性棉棒,采集,掰棉棒,盖样本试管,一气呵成,一整套动作下来没有一个是多余的,谁能想到这么利索的女护士董英今年已经54岁了,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将迎来她的退休生活作为医护人员的最后三年她始终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9日,兵团医院西山分院董张艳丽在和同事前往104团中豪润园小区每位居民家中采集核酸样本 摄影:高迪

“那天下班从医院回到家准备做饭,结果刚把油烧热,菜放到锅里头,电话就响了,我赶紧把燃气关掉就往单位赶,匆匆忙忙的我到了医院还在想自己到底关没关燃气,脑子是懵的,赶紧给娃娃打电话说关下燃气。”一〇四团兵团医院西山分院体检中心护士董英说。

由于疫情来的突然,兵团医院西山分院的医护人员在乌鲁木齐静态化管理的前一天,就已经火线上岗,承担起高风险区的核酸采样和消杀工作。

“我们10人一组,医院考虑到老同志的身体问题,安排让年轻人先上,我是觉得我在这个医院干了一辈子,这三年疫情我一次没落,一直在岗位上,我经验丰富,不比年轻人差”在分配任务的时候,董英主动申进入了抗“疫”路上的第一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9日,兵团医院西山分院医生正在前往居民家中采集核酸 摄影:高迪

董英是中豪润园小区核酸样本采集组的一员,每天早上7点开始穿着防护服挨家挨户为大家采集核酸,面对严峻的疫情发展形势,她严格按照二级防护标准开展工作,丝毫不敢有半点马虎。等采集结束脱掉防护服,额头上是工作帽细细的勒痕,双手泡的起皱发白,抖一抖头发汗水洒落一地,通常衣服会从领口湿到大腿,像刚用水洗过一样,然而她顾不上自己的辛苦,更加担心的是在家中80多岁的婆婆和身患乳腺癌的妹妹,还有自己80多岁的父母,董英的丈夫王安红是西城物业公司桃园小区物业的主任,此次更是配合社区承担了整个小区的管理工作,在家里的老人们成了夫妻俩最为牵挂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9日,刚采集完核酸样本的董英脸上满是防护服留下的压痕 摄影:高迪

“丈夫不在家,孩子们也有各自的小家,家中的老人无人照顾,是我最为牵挂和放心不下的,每天要打电话回去问问情况,还要了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叮嘱志愿者多帮忙照顾家里一点,这个时候大家为重,我干了30多年护理工作,更应该做表率。”说起家里,董英满脸的歉疚,但说起工作,她更觉得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初心不改为年轻同志打个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9日,兵团医院西山分院张艳丽正在行动不便的居民家中采集核酸样本 摄影:高迪

与董英一起坚守在一线,也即将一起退休的还有兵团医院西山分院的张艳丽。

“跟我搭档的扫码志愿者是个15岁的孩子,小男孩平时穿防护服捂的严实,也看不出来年龄,今天衣服一脱,我看他好小,就问他多大,他说15岁,我真没想到15岁就想着当志愿者了,就觉得我们这奶奶和孙子的组合很有意思。”我们见到张艳丽的时候她刚完成今天的采集任务,脱下防护服,拿着矿泉水大口大口的往肚子里灌,激动的跟记者说着他的小志愿者搭档,她怎么也没想到15岁的孩子能主动站出来当志愿者,面对这样的小搭档,刚开始不会扫码、信息不会上传,采集中碰到哭闹的婴幼儿束手无策,张艳丽都会耐心一遍遍的教,安抚搭档紧张的情绪配合他一起开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9日,刚采集完核酸样本的张燕丽衣衫尽湿,大口的喝着矿泉水 摄影:高迪

“每次疫情都是一次大考,疫情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如果退休以后有需要让我们回来,我一定会来,如果不能参加义务工作,我也要当当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当记者问到道退休如果面对类似疫情的危机,张艳丽毫不犹豫,满怀深情的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9日,刚采集完核酸样本的兵团医院分院医生汗水湿透了衣服 摄影:高迪

在兵团医院西山分院,不仅有董英、张艳丽,还有本月就到退休时间的王大帅,从事30余年的医护人员王燕萍,他们一样充满激情的战斗在一线,她们淡然从容的把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冲锋在一线,直面危险,千帆阅尽,初心不改!

--感谢三年来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们的辛勤付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祝全体医务工作者及家人节日快乐!(文/高迪 罗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