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治

在沧州博物馆沧州历史文化陈列厅内,有一个沧州旧城的沙盘,它形似卧牛,城外有浮水河,城门有瓮城,城内有街道府衙民居寺庙,还有中城铁狮,向观众展示着旧州治昔日的繁华。州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州治为州的治所,类似于今天各地级市的政府驻地。沧州建州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然建州后州治并非一直居于此地,而是曾数次搬迁,堪称为沧州最资深的“搬迁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沧州本是将瀛、冀二州各划分出一部分滨海区域,另立而成,初建时辖瀛州浮阳、冀州乐陵二郡十一县。其后,又增安德郡和重平县,达三郡十二县,治所位于浮阳郡下辖的饶安县城。饶安,战国齐地古邑,因其地丰饶可以安人而得名,汉时改为千童县,今为盐山县西南旧县村。

隋代虽然国祚短暂,但两任帝王在大的举措上却毫不含糊,开挖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等,都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在行政区划上也是大刀阔斧,改三级为二级。先是于开皇三年(583年)撤郡,州直辖县。大业二年(606年),移州治到信水之阳的阳信县(今山东惠民境内)。大业三年(607年)又撤州设郡,沧州改为渤海郡,并于大业十二年(616年)将郡治迁往清池(今沧县旧州镇)。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渤海郡又改回沧州,同年州治迁回饶安(盐山千童)县。当时隋代开凿的永济渠,贯穿了沧州南北,成为水上交通动脉,而饶安和清池离运河相对较远,运河岸边的长芦县(今沧州市)尚不属于沧州辖区,武德六年(623年),州治曾迁到离运河相对较近的胡苏(今东光县东南,山东宁津县境内)。但仅仅几年后,贞观元年(627年),州冶自胡苏又移于清池。天宝元年(742年)沧州改为景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沧州,此间长芦县划归沧州辖区。此次迁治后,清池作为沧州中心地带,一直沿用至元末明初,沧州有近一千年相对稳定的经济繁荣时期,闻名于世的沧州铁狮子即铸于此间。

随着金、元定都北京,沧州成为畿辅之地。元代大运河疏浚裁弯取直后,沧州的经济重心逐渐移至运河沿岸。延祐元年(1314年),沧州州治所迁到长芦(今沧州市)。然而,元末红巾军起义分三路北伐,其中毛贵领导的东路军进展顺利,一路开疆拓土,连战皆胜,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接连攻占清州、沧州、河间,并占据长芦城,迫使州治又搬回清池。直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才再次由清池迁治长芦。之后,因运河而兴盛,南北商贸往来的经济繁荣,拱卫京师显要的地理位置,沧州成为京畿名邦,治所再未搬迁。

建州千年内五地八迁,不管是因为谋发展,还是因为避灾祸,如今都已是过往烟云,旧治已完成它的使命,长眠于史书和舆图上。今天的新沧州,在新时代新使命的驱动下,而越发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王健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