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考验,怎么证实你是志向超俗的人!因此,修道的六种考验,都是在造就我们证得无上果位的必经过程。

一、煎

就是所谓的颠倒考,像煎鱼般的翻来覆去,也就是不合情理、不按牌理出牌的考。

在逆境当中煎熬,对也说你不对,不对也说你对,让你是非莫辨、灰头土脸、裡外不是人。想想看,不煎怎么脱胎换骨?

怎么放下盔甲般的面具、坚若城墙的自我?

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透过人事淬炼,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反覆锻炼,磨到一点理障、我执都不见,识心作用都没有,识智辨聪都放下,剩下一个空空晃晃,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二、熬

就是毁谤考,像熬很久的汤,也就是背后的冷言冷语、莫须有的罪名。

让你在“是非、人事、名相”当中逃也逃不掉,不想听、不想看、不想承担都不行,熬得你毅志力超人一等,忍辱功夫无人能比!

不管是被说或说人,不管是与人争或被排挤,不管是得意或委屈,都能沉得住气、定得下心,熬出“视而弗见,听而弗闻”的真工夫,识透“缘生缘灭”的道理,六根再也不为六贼所动,主人稳稳当中坐。

三、焖

就是上下考,像不透气的焖烧锅,也就是上煎加下熬,承受“上对下、下对上”的双重考验。诸如身为前贤的不瞭解后学,让后学倍感压力,身为后学的又不体谅前贤,不服前贤,这是上下互相的考,也可能是上天借人借事在考你,而你是否能将这种上凌下辱的感受转为承上启下的使命呢?

抛开“小我”,就看得到“大我”;提起感恩的心,才放得下抱怨的心,这时哪来的“焖”?

四、炖

就是无情考,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考验。

这样大的考验势必有其因果存在,最难解的业力或许就在你的坚定信心、安守本份、不慌不疑中解开,所以要平下心去应对,才不会“业上加业”。

五、煮

就是道考,也就是多方面的困难加诸在你身上的考验,就像将杂菜汇在一起煮,考得你七荤八素,看看你的智慧够不够?

有否贪心妄想?是否抱怨?

诸如兄弟、夫妻、父子之间磨来磨去,或身体上的病痛、内心的挣扎,或假祖师、神通异术的考验。

此时要耐心忍性、知天认命、认理实修,在心意未澄净之前,切勿冲动动怒、轻易抉择或脱口言论,以免节外生枝扰人扰己。

六、烤

就是内外考,亲戚朋友之间的毁谤、内心的挣扎。

譬如说,家人及亲友不认同你吃素或跑佛堂,或因跑佛堂而减少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因吃素而造成与亲友、家人之间的隔阂,或因事业与家庭而阻碍圣业的参与……种种左右为难的内心挣扎,都叫做烤。

修道等级一般有12个境界分别是:筑基、开光、融合、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洞虚、大乘、渡劫。修道达到金丹期才算真正的修道者,能够御剑飞行了;达到元婴期后,就拥有者无尽的寿命,随着精劲能量的凝结,修炼出自己的紫府元婴,就可以达到灵魂不灭,还能改变一次自己的相貌和体型。

到了出窍期,就能元神出窍神游天外了;而到了分神期,能利自己神识分成多份同时运用;合体期就是元婴和肉身合一,达到完全合一的时候,身体能够支持瞬移了,就意味着要进入下一个境界——大乘了。

所谓「关」是指阻碍甬行的要塞,隘口。此「关」不通便达不到目的地。这裡是指阻碍学道、明道的关口。也可泛指学业、事业和进德修业之「关」。这些「关」有出于自然界的,有社会人际方面的……都源于自身的修养程度和对事物认识、理解、把握的准确性,更与自身的努力程度等密切相关。

十一、瞋恨关

无论福与智,先且驱贪瞋,瞋不除,忍不改,堕入生死轮迴海,地之醇厚,无物不长,无物不载,泰岱至重能负,江河溪涧能受,学道者能如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神气不伤,性情如平,大道可冀。

十二、人我关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修道必须无人我之见,然欲无人,先须无我,有我,则私心起,既无彼此之分,则我如人,人亦如我,守此心、此道、此法而行持之,便是圣贤胚胎,分彼此,轻乎人而重乎我,应事接物,处处争胜,事事好强,有利处探手,无利处缩身,殊不知叁寸气断万有皆空,应视万物為一体,视天下為一家,见人有喜如我之喜,见人有忧,如我之忧,见人有得,若我之得,见人有失,若我之失,得饶人时且饶人,宜退步处即退步,方是修道人的举止。

十叁、冷热关

修道為人生第一大事,岂可因冷热之小事而误修道之大事,寒暑冷热,何足在意,随时将就,到处安身,冷可也热可也,不至冻死热死便休,不因冷热而起无明。

十四、懒惰关

入道修持,当勇猛精进,不可懒惰偷安,如能攻苦殷勤,志念坚固,有始有终,方能进益,正理不明而日究夜究,灾难困苦而志气倍加,见有一善而即為,见有一恶而即去,时时勉力,刻刻用功,若只图安乐怕受辛苦,见出力之事而远避,遇行功之处而退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如此行為妄想明道

十五、才智关

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何谓才?聪明技巧是也,何谓智谋虑变通是也,应事接物皆以才智為先,然究其实,人人俱被才智丧其生,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真正慕道之士,黜聪毁智,韜光养晦,不在尘缘中出头,不於俗事中争胜,一切假才假智,丝毫不用矣,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学道有望,否则,恃才用智,机谋诡诈,本欲向前,则反落於后。

十六、任性关

虚心求教,借人之高明,以破我之迷惘,借人之磨礪,以去我之瑕疵,学人不知任性之害,既要学道,而又纵性,不肯学好,或欺大压小而不能和眾,或度量狭窄而不能容物,凡此皆任性之弊,外而惹人嫌恶,内则自种阴毒,若能静坐常思己过,閒谈不论人非,顺人顺理,随方就圆,低头行事,柔弱安身,把以往一切固执偏病、自见自是条款,渐渐革去,学个无性道人,装个愚痴聋哑呆汉,则道可成。

十七、患难关

人不可因患难而变其初志,真金要在大火里炼出,荷花须从淤泥中长成,非火不见金之明,非泥不见荷之净,患难何病?一切大灾大难、大困大厄、大危大险付之於天,皆以无心处之,日久自然化凶為吉,变祸為福,遇患难而怕患难,心神不定志念移,无患难而自致患难,小患难而变大患难,妄想明道。

十八、诡诈关

学道贵乎真心实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动真师,取信良友,受其益惠,盖我有真心,而师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实意,而师友即以实意待之,反之以诡譎诈偽行事,面是心非,自谓可以瞒哄高明,殊不知真师明鉴照远,即识真假,或指东画西,诱人露话,或看经文而略观大义,一过即了,外虽学道,心中又图谋\别事,或既想修行,转身又缠染俗情,不知换个至诚\心肠,从实落处进步,万不可存丝毫诡譎之心,欺人欺己,误了前程,诚\之一字,能动天地,通鬼神,感人物,稍有虚假诡诈之念,则心不诚\,心不诚\,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

十九、猜议关

道,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有有為,有无為,道之玄妙,有言之而言不出,论之而论不及者,况以有形喻无形,以有象指无象,似是而非,何能真知确见,不求真师,只求於己,终身持守,牢不可破,须把生平自负才能伎俩除去,寻求真师,开明奥义。万不可以自己假聪明,妄议猜量,自哄自也,否则,不证於人,只求於己,不是在外搜寻,便是身内做作,妄想明道,难矣。

二十、悬虚关

叁教圣人,皆以真心实用為贵,而不以悬虚作事也,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道门有叁乘之法:务上乘者乃上智之人,易于会悟,一了百当,生而知,安而行也,务中乘者乃中智之人,因象会意,闻一知二,学而知,利而行也,务下乘者下智之人,极力研究,功深方得,困而学,勉强而行也,叁乘之法在人量力而行,然虽分叁等,俱要从实地上用功,若悬虚不实,略不关心,不但中下之人终无进益,即上智之人亦落於空亡,或诵读经书,走马看花,绝不用心思搜,偶见明人,即欲顺手取道,取之不得,即便退步,今日求王,明日拜李,忽然学此,忽然学彼,主意不定,志念不长,何尝以修道為大事?往往在道门一世,终无所长,岂不可悲可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何患大道不明,悬虚不实,行事荒唐,虚度年华,妄想明道。

喜欢本文就给我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