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军世】历经多年的抗战,我们军民在不断的战斗中总结出了相当别出心裁的战斗经验,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精妙的利用合理的战斗方式,抵消了日军相当的火力优势,不过,近年中的部分影视剧中,这些战斗经验已经被表演的有些过于“神”,失去了原本实战的意义,比如说“利用棉被挡子弹”。

抗战中的“棉被”真的能挡子弹么?能,但不是影视剧中那么用的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会看到战士们举着覆盖着棉被的桌子,顶着日军的火力向前冲,而日军的子弹却打不穿这些棉被,非常的“神剧”,其实在抗战的过程中,“利用棉被挡子弹”的战斗确实发生过,而且效果还很不错,但是,战士们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影视剧的表演方式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抗战过程中,用水打湿的棉被并不是直接披在身上或者是铺在桌子上就举着冲锋了,而是将棉被铺在桌子上,并在车子上,可以人力推动者机动,因此也被称呼为“土坦克”,而且棉被如何覆盖在桌子上,其实也是经过战斗经验设计的,而不是找一条棉被铺上,沾点水就行了。

1、常见步枪弹药的威力,轻易击穿钢板

不仅是战争类影视剧,动作类影视剧中也是如此,不仅是看起来较大的障碍物,有时候沙发、木头桌子等日常见到的家用物品似乎都可以抵挡子弹,有些影视剧中,主角只要穿上一身铁皮,就可以“免疫”对方的全部火力,实际上这只是演绎效果,否则曾经穿着一身铁皮甲的骑兵,也不会就那样被火枪打的落花流水了。

而曾经火枪与现代步枪和手枪的威力和从穿透力相比实际上都要差一大截,在影视剧中经常以威力著称的AK-47突击步枪,而AK-47使用还仅仅是7.62X39毫米的中间威力弹,与二战德军的STG-44相似,AK-47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击穿6毫米的钢板,常见的掩体中,30厘米厚的土层和15厘米厚的砖块也都能击穿。

二战时代步枪使用的7.92Xx57毫米或7.62X63毫米等全威力步枪弹,即便是现代自动步枪中,常见的5.56毫米北约步枪弹,在650米的距离上仍可以击穿3.5毫米的钢板,M-16发射5.56毫米弹药时,在4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9毫米的钢板。

单说几毫米厚的钢板并没有直接概念,二战中,日本的94式超轻型坦克,其装甲厚度只有4-12毫米,大口径机枪就能有效击穿,现代的轻型战术装甲车,其实装甲防护水平,其实也就是能够抵御7.62毫米穿甲弹的直射,然后在重点部位上在加上一些防护,但是对于大口径直射武器其实防护能力有限,这样来看,一床棉被加上一张方桌的防护力超过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这显然是影视剧的明显“改编”和“创作”。

2、重要的防御加成,多条棉被+水+沙土+小车=“土坦克”

实际在抗战中,“土坦克”的主要防护是“多条棉被+水+沙土”,确切地说是七八条棉被,棉被沾上水后,棉被和棉被之间要覆盖大量的沙土,棉被相当于固定了沙土,方桌则有用于固定棉被的方向和防护角度的支撑作用,下方还有一个带轮子的人力板车,也有其他的“发展型号”。

相当于“复合装甲”:单纯的棉被,因为材质的原因,即便是沾满了水,也很难抵挡步枪子弹的射击和穿透,但是如果棉被之间充满沙土,那么七八层湿棉被加上沙土的防护厚度就非常可观了,沙土对于子弹的防护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即便是不同时间段的战争中,沙土挖掘的战壕、散兵坑和垒起的沙袋,对于子弹和炮弹弹片的防御效果都很不错,现代美军在临时基地或据点构建时,也会通过用大量填充沙土的“艾斯科防爆墙”组成防御,可以抵挡大量攻击。

而且,沙土和湿棉被的材质不同,子弹在穿透的过程中,动能会不断的被削弱,进而难以达到击穿的效果,这实际上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复合装甲”的味道,只是技术水平不同,防护材质相差也比较大而已。

相当于“人力底盘”:七八条棉被加上水和沙土的重量铺在一张大桌子上,重量会非常大,显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轻易地举起来,还能轻松的向前走的,在实际战斗中,这种“土坦克”是有底盘的,其实就是以前很常见的独轮板车,将桌面呈一定角度向前摆放后固定住,这样战士们就可以推着车子向前,只要地面不是非常坑洼,都是可以通过的,而车子本身也能承受桌子、棉被、水和沙土的重量。

3、使用方式:抵挡机枪射击,帮助战士快速通过日军火力杀伤区域

关于“土坦克”在作战中的使用,其实与影视剧中也有一定的不同,虽然被叫做“土坦克”,但是实际战士们并不是真的开着它与日军在阵线前直接交火,更不会直接“硬怼”火力点,一方面在于“土坦克”自身没有火炮等重火力,另一方面则是“土坦克”并不是真的坦克,而只是战士们用来防御机枪、火枪直射火力的防护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土坦克”更多是在我们进攻日军据守的碉堡或炮楼时使用,由于我们缺少火炮等重火力,无法在远距离摧毁碉堡炮楼,即便一个小小的炮楼处于孤立状态时,但是日军用一挺或者两挺机枪,就足以形成火力压制,我们很难拿下,尤其是炮楼前方的开阔地带,单纯以步兵突破,伤亡一定会很大,突破靠近成功的几率却很低。

“土坦克”就是这时候使用的,与现代步兵利用坦克、装甲车作为掩护向前推进的方式相近,战士们跟着“土坦克”向炮楼下方前进,因为日军据守的炮楼一般没有火炮等大威力武器,因此可以相对减少伤亡,此时炮楼最好是孤立的,或两侧的火力已经被清除,因为“土坦克”只有一面的防御能力。

等战士们跟着“土坦克”靠近炮楼下方时,这里已经是防御机枪的射击死角,日军实际已经难以再持续射击战士们,这样就可以里炸药包等装备近距离拿下炮楼,在1940年,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战士们最早想出了这个办法,并拿下了日军的炮楼,而那辆“土坦克”受到到的损伤并不算大。

来自俊赫君的胡说: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棉被加沙土的防护能力也并不是非常强,虽然敌人的机枪子弹难以击穿,可以为试图突破的战士提供一定的防护,但并不是像重型坦克的钢铁装甲那样完全不能被机枪击穿,敌人火力稍微强烈一些,其实还是会受损甚至是被炸裂的。

同时,由于我们长期没有军工能力,土制的火药威力不如二战时代军事专用的炸药,在爆破日军炮楼时,不得不大量使用火药才行,有时甚至需要用到几百公斤甚至上千公斤才可以,单兵背负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多名战士携带大量爆破装备靠近炮楼,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爆破威力。

不过,在那个年代,由于没有足够的工业实力和经济条件,广大军民发挥想象力并结合实战经验,创造出的简易战斗工具,在一些列战斗中,发挥出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已经非常的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