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石柱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预计到“十四五”末,石柱全县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5%,康养经济已经撑起石柱GDP“半边天”。

近年来,石柱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紧握自然生态、土家风情两张名片,依托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组织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以康养经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广。

立足生态优势,推动森林康养发展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湿地、草地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和生态功能为对象,融入疗养、保健、运动、科普、体验、教育、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开展以养生、养心、养老为核心目的的健康活动。

石柱境内,森林覆盖率超60%,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可达3000个/立方厘米,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作为重庆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盛夏平均气温仅21℃,是重庆著名避暑地。拥有丰富森林生态资源和强大产业基础的黄水,已经成为了石柱发展康养经济的“火车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今年3月,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民政局联合认定了重庆市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共13家,其中石柱大风堡森林康养基地、千野草场森林康养基地、万寿山森林康养基地、冷水风谷森林康养基地4地上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柱千野草场森林康养基地)

依托石柱独特的康养资源禀赋和绿色发展优势,石柱对全域范围内的“绿水青山”资源整合,合理规划特色康养旅游线路,科学开发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坚持以把绿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同频共振、环境与财富同步之路。

传承土家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民俗风情浓郁的石柱县,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1.1%,是全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为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

石柱人文底蕴厚重,土家风情浓郁,拥有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古镇,秦良玉历史文化,川东名刹银杏堂、三教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啰儿调”,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以及土家吊脚楼、哭嫁、盘歌、薅草锣鼓、土家摆手舞等丰富的人文资源。

今年7月至8月,石柱开启“2022中国·黄水土家文化旅游季”活动,其丰富多样的活动无不展示着黄水魅力和土家风情。土家文化特色书法、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等展出;土家文化连连看演出,开启土家大舞台;夜深与星空作伴,参与篝火晚会,近距离体验民族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家歌舞《天上黄水》)

近年来,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成效显著、群文活动屡获市级大奖、非遗保护传承绽放光彩,文旅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获评“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融入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助推康养产业发展

崔巍武陵峰岭叠彩,千里乌江百里画廊……武陵山区正以秀丽的自然山水、独特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热点地区。

2021年3月4日,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单位由黔江、涪陵、武隆、石柱、酉阳等9个区县政府,以及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委等13个市级有关部门及文旅企业组成。今年7月,2022中国武陵文旅峰会在重庆酉阳开幕,来自重庆、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五省市的文旅部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文旅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汇聚一堂,共“画”武陵山文旅发展新蓝图。

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成立一年多以来,以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区域内优势互补、密切协作、协调发展,推动武陵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迈入快车道。

在疫情形势下,面对全球文旅消费市场疲软的情况,包含石柱在内的重庆武陵山9区县旅游产业逆风而上。尤其在品牌建设与文旅融合上,石柱七曜山广寒宫景区获评4A景区,并认定石柱县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黔江区、彭水县、石柱县举办的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活动,线上观看超过1700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柱七曜山广寒宫景区)

据了解,在“大健康”的背景下,石柱扎实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地落实,全力助推武陵山片区康养产业发展,截至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715万人次,年均增长19.9%,旅游综合收入跃升至127亿元,年均增长31.4%,文旅招商项目完成合同引资3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亿元。

“十四五”以来,石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入和参与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全面融入和服务“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立足“风情土家·康养石柱”价值定位,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全力打造“三区一枢纽一中心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高地和全国生态康养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