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令画像简单丑陋,凭啥还能找到逃犯?官员:画像不是重点

古代捉拿罪犯,官府都会将悬赏单粘贴在大街小巷的公示处,悬赏单上不仅有罪犯的基本信息,同时还会附上画像。可有些画像画得根本看不出犯人原本的样子,那么古代又是怎么靠悬赏单来捉拿犯人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古代的城镇规模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现代。交通也不够发达,一个人如果犯了罪,想要逃往外地,需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得避开人群的视线,躲开官府的搜查,偷偷摸摸跑出去。而官府办公事,自然是有自己的交通渠道的。所谓的渠道,就是驿站。通过驿站,他们可以畅通无阻,几乎不用办理任何复杂的手续,也不需要严格的审查,便可在城市附近传递消息,并将悬赏令分发出去,罪犯还没跑出城,可能他的悬赏令就满天飞。就算画得不是那么像,也会有被认出来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有人一定会问了,既然跑不出城,那躲在亲戚朋友家中不就行了。事实上,罪犯当然可以去躲,但是他的家人朋友不一定敢收。自商朝商鞅变法以来,犯罪的连坐制度变得十分严格苛刻。一旦窝藏罪犯被发现了,视为连坐,也就是罪犯的家人朋友要一起受到惩罚。而这个连坐的范围是十分广的,小到窝藏犯人的实际执行者,大到这些人的家人,朋友,甚至邻居,都可能因此受刑甚至丢掉性命。在这样严格的连坐制度下,没有人敢以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为担保,维护一个罪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不出城,又没办法躲在朋友家,那么如果是躲到深山中去过隐居生活呢?自己搭个草棚,种种菜过着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听起来很是不错。但古代的深山中,有许多猛兽,有的还有沼泽瘴气等,环境十分险恶。哪怕是到了现代,旅游时我们都不敢往未开发的深山老林里跑,更何况是古代。罪犯可能逃进山林还没一天,就成为了老虎狮子的盘中餐,得不偿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古代并不是全靠通缉令来抓人的。通缉令更多的是起到一种通知的作用,告诉所有民众,这个人犯了罪,官府正在捉他,通缉令上的画像只是一种辅助。通缉令一般会附上赏金,多的时候,甚至会达到几百上千两黄金,这种奖励机制也会鼓励民众去举报那些看起来鬼鬼祟祟的人。犯人因为害怕连累家人,不能轻易回家,而大街上人来人往,稍微紧张一点,就可能被当成可疑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可能会想到,假如罪犯不回家,不出城,也不藏在深山老林,就在城市中躲着生活呢?古代的“身份证”此时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来,古代也是有身份证明的,身份证明的形式在不同朝代也不一样,比较为人熟知的就是腰牌。上面刻有个人信息等字样。一个人如果在外想要住店歇脚,必须得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否则无法住店。这些凭证一般是官方办理的,很难去伪造。而一个被通缉的罪犯,几乎不可能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等到夜晚降临,禁宵的鼓声敲响,还在外游荡不归的人,就会成为“犯夜者”,巡夜的人会将这些犯夜者抓到官府去,查明身份,罪犯就会暴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像虽然只是起个辅助作用,但一旦通缉令颁布,所有的人就会对街上的闲散可疑人员重视起来。而群众的力量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看到鬼鬼祟祟或不认识的人,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报告官府,举报错了不会有什么惩罚,而误打误撞举报到了悬赏上的人,就有赏金拿。各地方官员在办事时,也会优先对比通缉令上的描述。通过官方发布信息,设置卡点,再由民众来举报可疑的人,在没有办法跑远的条件限制下,捉拿嫌疑犯似乎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了上面这些,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古代通缉令的画像不准也能捉到罪犯了。通缉令更像是一则官方公告,一旦它出现,民间就会进入警惕的状态,而赏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行走的巨款。正因为人人都想要赏金,无数双眼睛都在寻找着那个能让自己暴富的嫌疑犯,罪犯才无处可藏。奖惩合一的机制直到我们现代社会,还在继续沿用着。“连坐”罪演变成了包庇罪,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嫌疑犯的画像也不再是扭扭曲曲的人形,而是电子打印的更为准确的照片。而激励群众发展犯罪分子并及时上报的赏金机制也在现代得到了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谁,只要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哪怕一时能够逃之夭夭,也别忘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总有一天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而维护社会的和平和稳定不仅是官方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义务。对于古代罪犯的画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视频的动力。这里是子牙童趣秒看科普,下次的视频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