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称金陵、建康,坐落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沃土之上,长江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历史底蕴浓厚的南京城中,历史文化遗迹处处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南京在今日更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为深度感知“五位一体”文化建设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为助力南京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金陵拾慧”实践队回到家乡南京,开展参观考察、学习体验活动,探寻南京城历久弥新的魅力,为南京历史文化保护贡献青年智慧。

志愿服务

为考察南京明城墙保护修缮工作、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遗任务的推进,8月2-3日、7-8日, “金陵拾慧”返家乡实践小队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展为期四天的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学习南京城墙作为文明见证、建筑典范、人地关系范例的重要价值,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对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切实体验三维动画、3D全景等数字技术推动城墙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并在专业培训后组织志愿讲解服务。虽然博物馆日流量高达3000人次,但队员们的出色讲解不负众望,用实际行动担起了青年为中国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力所能及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南京城墙博物馆志愿者前辈、南京雨花佑芽自然营负责人胡立新老师讲解城墙故事。从南京建都史、城砖烧造工艺、物勒工名制度、历经战火往事到新中国成立后对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的保护……系统、全面地学习南京城墙知识是志愿讲解员的第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与老辈游客一起参观中国明清城墙申遗保护历程,看到2003年南京政府对城墙人防工事实施“平时封堵,战时启用”的方针时,老人不由停下了脚步,与实践队员分享记忆中的城墙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在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下练习讲解词,反复磨合讲解时的语速、眼神与抑扬顿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带着少先队员学习南京城墙制砖流程和原理,红领巾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择水暖土”的泥塑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向游客介绍“石头”城墙砖,这块距今1800余年的城墙砖拉开了南京建都史的序幕,聆听讲解的成人与孩童都在细细听着六朝都城文明、南京城市发展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向游客讲解南京城墙博物馆建造的意义:展列南京城墙的历史和文化,让市民明白已融入日常生活城墙其背后的文化遗产价值,一步步推进“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

文物寻访

8月4、5、6日,实践队与南京文物保护协会合作,携手进行了南京重点文物巡查实践活动。

明功臣墓地

在南京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吕晓其的指导下,实践队员跟寻南京文保志愿者志愿者,走访了明代功臣的陵墓群,有明初开国大将吴祯和明初名将吴良两兄弟之墓、有著名武将常遇春墓、有明朝开国元勋邓愈墓、有福清公主墓以及刑部尚书周瑄墓、还有年代久远的失考墓。探索墓地周围,石羊石马等石雕揭示了明代不同级别入葬的礼仪制度。随行的文物保护爱好者以及文保协会志愿者都提出了他们对文物保护的见解,对于将石雕保留在原地并免费供游客参观表示赞同,但是对清洗石雕表面的做法并不认可,认为这种做法破环了文物的历史痕迹。他们的观点也引发了队员们的深入思考,希望在交流讨论中改进现有的文物保护方法,尽可能更好地保存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宝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小队队长殷一天与南京文保协会副会长吕晓其老师、李炳发老师、南京文保媒体人网红“飞哥”尹霄飞老师表达文物研习活动初心:踏踏实实去实地走访文物、为南京文物保护贡献自己的一臂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在明周瑄墓附近草丛中发现一只被遗忘、未被严格保护的石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巡查明功臣邓愈墓遗存篆书石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走进福清公主地下墓室,队员仔细研究后发现四周搭建的砖块与明城墙砖块极为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在紫金山脚下徒步研习的“金陵拾慧”返家乡实践小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小队于南京文物保护协会志愿者代表在明功臣墓前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同南京文保协会志愿者交流并分享文创纪念品。

阳山碑材

南京文物寻访不能不看的就是素有“天下第一碑”之盛名的阳山碑材。在走访之前,阳山碑材自身的疑云就使他充满了神秘色彩:为何选址于此?为何不惜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为何工程接近完工后却又半途而废?在600余年前的条件环境下,又原计划如何将其运输至明孝陵?带着这些疑问,队员们依次徒步走访了尚未完工的碑座、碑额和碑身。在走访的过程中,队员们为古人选材之智慧、施工之浩大、运输之巧妙而深深吸引。而最后阳山碑材未能完工,也在提醒我们体恤民生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顶着烈日,在阳山石体攀岩而上,遥观明遗迹巨大的未完工碑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明朝工匠人工开凿出碑首与山体之间的缝隙。

烈士陵园与碉堡

实践队员参观了菊花台公园驻外使节九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外的九块石碑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广场中央,每块墓碑前都摆放这永不凋零的纸菊花,象征着国民对他们的牺牲永远的悼念。九位烈士原是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的驻菲使节,却被日寇残忍杀害。血淋淋的史实再一次警示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队员们还参观了纪念馆外留存较完整的抗战地堡。由德国人设计,地堡构造对内部的战士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队员们进入地堡参观,更加身历其境地体会到抗战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在菊花台抗战地堡内部举着手电筒勘测四周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在紫金山竹林中山势陡峭处暗藏的抗日碉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员默读由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士杰为外交抗日九烈士撰写的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烈士陵前一只永不褪色的白色纸菊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践队在紫金山碉堡前的合影。

经过这7天的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受到南京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熏陶,被它历久常新的魅力所吸引,同样意识到这份活力的焕发迫切需要新一代青年的力量与智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在传承中做到与时俱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稿:廖畅 殷一天

摄影:殷一天 牛和煦

排版:李贝茜

审核:乔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