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呀,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西画。都知道歪果仁最爱搞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强权主义,而他们的美术史也不例外。一起来看看。

1,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

《水果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果篮》
《女仆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仆者》
《使徒马太和天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徒马太和天使》
《基督下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督下葬》
《参拜圣地人的圣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拜圣地人的圣母》
《圣马太蒙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马太蒙召》

卡先生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开创者,也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艺术家,被称为“推开17世纪大门的人”,影响了整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不仅将17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还对18世纪的市民写实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马蒂斯的野兽主义

红色的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的和谐
《戴帽子的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帽子的妇人》

野兽主义 诞生于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因其参展画家粗野狂放的画风被评论家路易•沃塞尔贬斥为“野兽”,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第一个流派。该流派强调用扭曲夸张的形体、狂放的笔触、鲜艳刺目的色彩平涂和鲜明自由的轮廓线造型,保持画面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尤其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属于泛表现主义范畴。野兽主义是一个松散的艺术团体,没有共同的行动纲领,1908年左右解散。主要成员有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卢奧、杜菲等,马蒂斯代表作品《舞蹈》对其后的表现主义艺术有极大的影响力。可惜《舞蹈》没有传不上去。

3,样式主义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帕米尔贾尼诺—《长颈圣母》

《长颈圣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颈圣母》

意大利16世纪中期开始的一种逆古典潮流而动的倾向,上承文艺复兴运动,下启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流行于16世纪20年代至16世纪末,指艺术风格及生活风度并含有高雅优美之意,17世纪后渐起贬义,具有装模作样的讽刺意味。样式主义的特点是技法精湛,但追求的是怪异刺激的效果,而不是宁静与和谐。样式主义的往往采取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式构图,喜欢表现裸体,人体比例常常是夸张变形的,画面人物众多,但姿势扭曲,迷恋使用透视法,色彩也跟画面内容一样光怪陆离,更多的表现情绪而不是真实的自然,主题有时晦涩难明,只有内行的观众才能看懂。

4,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普桑《诗人的灵感》、勒布伦《塞古埃大臣》、洛兰等。

诗人的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人的灵感
塞古埃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塞古埃大臣

17世纪服务宫廷的古典主义是艺术的主导。重理性:强调纯客观描写,排斥情感和想象;重典型:强调普遍的典型表现,排斥特殊个性的表现;重古代:推崇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以历史、宗教、神话为题材;重素描:注重线条和轮廓的素描造型,强调简练、明确、清晰的艺术语言。

5,法国新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大卫《马拉之死》《苏格拉底之死》《赫拉斯兄弟宣誓》安格尔《泉》《大宫女》

马拉之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拉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格拉底之死
大宫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宫女

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确定的理念去再现自然,而不按照自然对象的原样去描绘自然,使对象服从于既有的优美典雅和古典主义的美学模式,将对象理想化、完美化。崇尚理想和共性,将艺术纳入规范和有序之中,夸大理性的作用,抹杀情感和个性。以古希腊罗马的英雄事迹和当代生活为题材,艺术创作带有更多的个人风格的追求和时代的印记。重素描轻色彩,富于时代精神和思想热情。

6,法国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
“浪漫”意味着虚构、传奇,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法国浪漫主义为积极浪漫主义。多取材于中世纪传说、当代震惊性事件和文学名著。反对官方学院派和古典主义,重感情和个性,重色彩和色调对比,主张创作自由和艺术独创,强调艺术幻想和激情。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

代表人物及作品:热里科《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人民》

梅杜萨之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杜萨之筏
自由领导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由领导人民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重现实:直接刻画当代各阶层人物及其生活,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的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
重客观:反对主观臆造,反对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的描绘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
重批判:着重表现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不幸生活,强调对当代社会黑暗面的鞭挞和批判。
代表画家以及作品:库贝尔《画室》米勒《拾穗者》以及政治讽刺漫画家杜米埃

画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室
拾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拾穗者

7,法国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
19世纪70、8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美术流派,处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对19世纪末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反对艺术的因袭守旧,谋求艺术的创新和自我发展,提倡户外写生,尤其追求对外光和色彩变化的丰富表现,强调环境色、条件色、冷暖色的作用,注重偶然和率真的效果,开辟了绘画表现的新领域。反对绘画作为文学的附庸,强调表现直观感受和总体印象,追求绘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形式,从而使绘画变革向着现代主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印象派具有国际影响,在英国、美国均有响应。
代表人物: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日出·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睡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奈《睡莲》
雷诺阿《煎饼磨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诺阿《煎饼磨坊》

新印象主义
产生于19世纪末的法国,发展了印象主义的光色原理,但认为印象主义作画方式过于感性,主张用光学科学原理和理性分析来指导艺术实践,制造有序的合理的美,并给转瞬即逝的光与色以永恒的形式,是对印象主义的修正与科学化。新印象主义多采用色彩分割理论和色点的形式作画,也被称为“分色主义”和“点彩派”。代表作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修拉《阿尼埃尔的水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拉《阿尼埃尔的水浴》

8,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有组织纲领的流派,只是一种思潮,是由几位艺术家自己独立研究成果的汇集,经后人总结而成。受印象主义影响,但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达主观的感情和情绪,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创作特点表现为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认为绘画不是科学是艺术,本质上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影响了20世纪法国画坛的两大思潮:受塞尚启发的注重画面结构的立体主义,受梵高、高更影响的注重色彩和线条动力和节奏的野兽主义。

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

塞尚,玩纸牌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塞尚,玩纸牌的人
塞尚,和橱柜在一起的静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塞尚,和橱柜在一起的静物
梵高,星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高,星空
梵高,向日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高,向日葵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往哪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往哪里去?》

9,立体主义
一个富有理念的现代艺术流派,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以及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强调多视点的观察方式,把不同观点观察到的形体统一摄于一个画面以表现时间的持续性。主张以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代替传统绘画的三维立体空间,该画派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和新观念的建立,是20世纪艺术中抽象和非具象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立体主义思潮不仅影响了20世纪西方绘画的发展,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西方现代建筑和设计艺术的革新。立体主义可以分为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主将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布拉克,埃斯塔克之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拉克,埃斯塔克之屋

10,表现主义

20世纪初期产生于德国,波及全欧。对资本主义都市文明不满,对机械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反感,反对机械的模仿客观现实,从非洲和东方艺术中吸取营养,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其中有些人在社会的不平等和人类灾难面前,有一种强烈的改变现实的紧迫感,在作品中也时常表现出悲观和伤感的情调。代表人物是蒙克和康定斯基

蒙克,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克,呐喊

11,荷兰几何抽象主义(风格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

荷兰风格派
1917年出现于荷兰的一个几何抽象主义画派,拒绝任何具象的元素,主张以理性思维和逻辑为原则,用纯粹的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提倡教学精神,创始人:蒙德里安、杜斯伯格等。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

达达主义
1915年几个国家的青年人来到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组成的艺术团体。他们厌倦战争,认为社会文明痉挛、腐化、堕落。面对社会,从虚无主义出发,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无理性的生活,主张无思想,不受任何法则约束的艺术。其主要艺术表现是“破坏就是创造”,具体做法是在恐怖的想象范围内用任何手段,使用垃圾、拼贴实物、把古典名画改装等,用真实物品和综合材料取代传统艺术。

代表人物及作品:杜尚《泉》

《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泉》

超现实主义
在达达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一场在文学、美术、戏剧等领域都有所体现的文艺运动。1924年美术上的超现实主义流派诞生,运动中心在巴黎。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手法上自由的使用写实、象征和抽象。
在表现手法和风格面貌上主要有两类:
一是采用写实的手法逼真的描绘荒诞世界、怪异形象或个人的梦境、幻想的“偏执狂批判”,代表画家达利、恩斯特等。

达利,时间的永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利,时间的永恒

二是用抽象的符号化的绘画语言揭示个人潜意识中非逻辑心象的“心理自动化”。代表人物米罗

米罗《蓝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罗《蓝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抽象表现主义

二战后第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美术思潮,是美国当代艺术在西方崛起的标志。反对以往绘画的完整性和技巧性,推崇超现实主义所强调的潜意识的自动写作和非理性,追求用抽象化、既兴式、无目的的创作手法表现潜意识的自我,从而使创作过程和创作行为本身提升到重要位置。抽象表现主义包括:以波洛克为代表的“行为绘画”,以罗斯科为代表的“色域绘画”。

作者波洛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波洛克
波洛克的“行为绘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洛克的“行为绘画”
罗斯科“色域绘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斯科“色域绘画”

13,后现代主义美术,照相写实主义,20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
后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的美术思潮的总称。
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对主流美术思潮的质疑和对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美术的关注,主张多元和承认多中心。
从传统主义、现代主义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从强调主观感情转到客观世界,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
主张艺术生活化、平民化、大众化,广泛运用传播媒介。
杜布菲
从儿童画、精神病人的绘画中获得启发,善于创造新的语言符号,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是战后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斑点派艺术,由不规则的色点和色块构成的绘画。
“眼镜蛇”
强调艺术家创造力的直接表现,特别注重色彩和笔触的强烈效果,形象虽然扭曲,但大体可辨认轮廓。

照相写实主义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也被称为“超级写实主义”。认为艺术作品应该类似客观、逼真的摄影效果。不带任何主观感情的对现实物象加以真实再现。以人物形象、城市风光、景物、动物等作为表现题材。注意细节刻画和表现,其以假乱真的逼真效果常给人以冷漠、缺乏人情味的感觉。不过有些艺术家利用照相机拍摄照片作画,在描绘充满着光和运动的现代城市方面,有其独特的表现。

20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
内容上是关注现实和人生的,语言上基本上是写实的。
珂勒惠支
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寄以深厚同情的德国女艺术家。用油画、木刻、铜版、石板和雕塑等形式,表现德国社会的贫困、战争的创伤、工人的悲惨遭遇以及被压迫者的奋起反抗。继承了德国古老的版画传统,并以新的姿态出现,由过去追求完整性向情感表现和形式感方面转化,推进和丰富了版画语言,造型具有独到的个性特征,每个人物都是在强烈激情驱使下塑造的,具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作品构图精炼,每一局部都尽全力地发挥着表达情感的作用,具有艺术家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珂勒惠支《织工暴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珂勒惠支《织工暴动》

主义,画派,艺术,风格都是后缀。它们的出现都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背景,都有要表达的思想与主张。每个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都是一本故事厚书,肉眼能看见的都是局部。

所以就简单聊这些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