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徐晓安)“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认为他只是换一种方式继续陪在我们身边。”8月23日,在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研二学生杨豪搀扶着母亲,一起送别了51岁的父亲杨红平。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遵照父亲的遗愿,杨豪将他的遗体捐献给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当天下午,杨红平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到近乎失明的龚先生眼睛里,将给龚先生带去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豪与母亲送别父亲杨红平

父亲因热射病意外离世

“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也没有慢性疾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都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面对父亲突然离开的事实,杨豪抬着头强忍住眼泪,再次哽咽。

早年间,杨红平夫妇离开家乡南通,在浙江绍兴经营着一家五金店,一家三口过日子,杨红平就是家里的那根顶梁柱。“父亲是一个辛勤、善良、热心的人,他一直在默默地为这个家努力奔波。”在杨豪的记忆中,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常常一个人在店里守着,等到别人的店都打烊了,自己再关门休息。

“为人父母,儿子就是他的骄傲和奋斗的动力。”杨豪的母亲徐卫卫提起丈夫便低下了头,眼泪止不住地落下。她说,自己和杨红平两人在外打拼很不容易,原本憧憬着,再辛苦几年就可以看着儿子成家立业,回家颐养天年。谁都没有想到,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戛然而止。

8月7日下午,像往常一样,徐卫卫从店里赶回家做饭,杨红平就在店里等着顾客的到来。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徐卫卫回到店里,发现杨红平一动不动地趴在桌子上。

“我按照儿子以前教我的办法,给他做了心肺复苏,还喊来邻居和路人帮忙叫救护车。”徐卫卫说,但最终,杨红平还是因为热射病,没能抢救回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豪在安慰母亲

儿子遵照父亲遗愿捐其遗体

“在我学医后,父亲就总是教导我,做医生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一次,和父亲聊起学校的‘大体老师’比较稀缺,父亲便萌生了捐献自己遗体的想法。”杨豪说,从那次谈话后,杨红平不止一次地表达过这一意愿,母亲徐卫卫当时还半开玩笑说,这样他也可以上苏州大学了。

“能来到苏州大学学医,本身就弥补了父亲的一个遗憾。”据杨豪回忆,亲戚们总提起父亲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因早年丧父,杨红平14岁便辍学养家,没能继续学业,这也成了他一辈子难以释怀的遗憾。

如今,杨红平的遗体捐献给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以这种方式“入学苏大”,也算了却了他的心愿。“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认为他只是换一种方式继续陪在我们身边,他的遗志也将继续指引着我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杨豪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学院师生向杨红平致敬鞠躬

妻子也决定追随丈夫捐遗

“人生在世,能作多少贡献就作多少贡献。”母亲徐卫卫的这句话真诚而又朴素。

遗体告别仪式后,徐卫卫就在杨豪的陪同下,来到苏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身边,郑重地在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我们都不捐,下一代用啥呢!”接过志愿书时,徐卫卫说,“是丈夫的精神影响我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也希望我们能尽绵薄之力,为医学事业作出一点点贡献,同时,也能完成百年后我们还能在苏州大学‘重逢’的愿望。”

“如果父亲得知自己的眼角膜能让他人重见光明,一定会非常欣慰的。”当天下午,杨红平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到近乎失明的龚先生眼睛里,用大爱为龚先生点亮了生命的光。杨豪表示,自己也将精进医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杨红平先生及其家人的善举,对于医学研究以及医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党工委副书记吴德建表示,杨红平选择成为“大体老师”,就是抱着宁可让学生在他身上错划千刀,也不愿学生将来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的愿望,将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了下去。

(编辑 谢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