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鹏汽车官方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情况。

据财报内容显示,小鹏汽车上半年营收为148.91亿元,同比增长121.9%;第二季度总交付量为34,422辆,总营收达到74.36亿元,同比增长97.7%。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69.38亿元,同比增长93.6%。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0.9%。

“中长期目标是将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5%以上”何小鹏曾经这么说。

不过从第二季度的毛利率来看,想实现这个目标,难度不小。虽说小鹏汽车在2022年1-7月取得了累计交付量第一的佳绩,且第二季度的财报达到了市场预期,但是对于小鹏自身来说,因此陷入舆论中心,确实一件不太好的事情。

其实不止小鹏汽车面临这个问题,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无论是有盈利,还是没有盈利的车企。在财报中的呈现都有一个特点较为突出,那就是“增收不增利”。

而让亏损扩大的,背后的原因则是随着“新四化”成为趋势和方向,车企不断投入研发,想要在新技术竞争面前赢得市场。尤其是新势力车企,毕竟新势力车企的重资产负担较轻,拼劲会更足。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认为,在汽车“新四化”赛道上,造车新势力特别是其中的头部企业比传统车企的步伐要快得多,随着其自身努力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他们有望加速实现盈利。

这就不难解释小鹏汽车Q2财报中所展示的,从2018年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小鹏汽车研发投入累计超110亿元。

投在了哪里?

产品方面,小鹏G9作为其今年下半年的重磅旗舰,可以说是拿出了小鹏汽车的“看家本领”,虽未正式定价,这确实是这一行业首款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200公里”的量产车型,能实现高速、城市,端到端的辅助驾驶功能,G9身上落地的技术,目前业内没有竞对产品。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是第二次表示会在明年2023年推出两款B级和C级的新车,同年也会推出两个全新的平台。而瞄准的是中下沉市场,借此来丰富其在骑车市场上的产品矩阵。

补能方面,小鹏也决定跟“超充”死磕到底,目前小鹏自营充电站已达到1000座,覆盖全国所有地级行政区和直辖市,接下来为了将“充电5分钟,续航超200公里”这一充电速度普及至车主生活中,其准备在量产铺设800V高压充电系统的同时,也将在2025年,有望建设完成超2000个超充站。

当下新能源产品五花八门,电动化已经做不出太大的差距下,想要从一众产品脱颖而出,智能化就成为了打造品牌差异性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小鹏汽车步入造车行业8年来,在研发、产品上下了很多功夫,早已看到了智能汽车未来的价值,所以才会在研发“烧”上百亿资金去做技术,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我造血”, 可以期待一下小鹏G9后续的市场表现和补能体系的成熟度。

毕竟小鹏G9这款重磅旗舰除了代表小鹏目前最高的技术以外,还暗示了其接下来想要做出的规模效应,即降低整车的研发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