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为王旭辉。

20多年来,他坚持深耕于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用脚丈量了滨湖区10.4万亩的山林,他就是无锡市林业总站滨湖分站高级工程师王旭辉。在他工作期间,滨湖区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单次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不超过1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始终在0.002‰以下,他以实际行动阐释了一名“守绿人”的爱岗敬业。

铁脚板走出的守山“地图”

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个水壶,是王旭辉出门巡山的标配。为尽快摸清山林情况的“家底”,他只要一有时间,都会跑到滨湖林间巡山,渴了喝一口自带的水,累了就靠着大树歇歇。随身携带的木棍是他的“武器”,每一个蚊虫叮咬包,每一处伤口都是他巡山的“功勋章”。白天巡山后,他还会连夜写下当天的日志,一本本汗迹斑斑的笔记本见证了他的足迹,一幅幅滨湖林业的“地图”印刻在了他的心间。

每次节假日,当大家都休息放松的时候,王旭辉却越发忙碌,“越到这样的假期节点,我们的森林防火越不能松劲。”他说,市民出游期间落下的一个小烟头,就可能是一个大隐患。为此,他总是在节假日期间带班定期检查各镇、街道森林防火工作。在如此严防死守之下,纵使今年盛夏如此来势汹汹,滨湖区也未发生任何一起山林火灾。

“草根”手里也有大发明

刚开始发明创造时,王旭辉从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开始,深入山林、深入地头,千方百计搜集素材。在第一个发明“景观生态灯具”研发期间,他还组织了一个团队,在短短几天内爬遍无锡的主要山头,发放调查问卷几千余份,前前后后制作了几十种样式才得到满意结果。

王旭辉经常把生活中的巧思妙想与工作难点结合起来,迸发出一个个“智慧产品”。曾经,如何有效做好护林宣传一直是林业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一次开会的间隙,他偶然走过一道自动门时,一个灵感突然迸发:“是不是可以发明一个类似有人经过就能触发装置进行语音播报的系统,及时提醒过往人员森林防火。”有了初步的想法后,他立即着手联系厂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一周紧急的研发和试验,第一代防火宣传语音播报器诞生了。“播报器主要布设在进山主要的道口和防火重点地段,通过太阳能板供电,利用红外传感器感应进入林区人体的热量,及时播报语音提醒,播报内容还可根据需要‘量身定制’,大大地减少了护林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他介绍说。

在10年间,王旭辉先后获得8项可用于森林防范宣传、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专利,成为名副其实的守林“草根发明家”。为了让这些“神器”能有更多的用武之地,王旭辉主动将专利免费授权给厂家。目前,这些专利产品不仅在省内应用,还在安徽、吉林等地广泛推广。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上,王旭辉也有“小窍门”。通过生物、物理防治、化学等综合措施,借助无人机、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开展全覆盖疫情普查,松材线虫发生面积、发生率持续下降。同时,注重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控工作,由于措施得当,滨湖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始终处于有虫无害的良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