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东辛厂正探索推动能源投入、利用、回收闭合循环开发利用新模式,让所有能源为绿所用,所有资源唯绿调控,所有价值围绿再造,实现油气生产绿色低碳循环。

这一模式的背后是东辛采油厂对油气生产全链条的剖析,对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的思考和探究。“绿色开发是油田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一环,要求我们围绕‘奉献清洁能源’目标,深挖绿色、清洁、循环全要素潜力,应用绿色技术,探索绿色模式,实现油气开发生产用能绿色低碳循环。”东辛采油厂厂长卢惠东说。

能源投入圈

保障油气生产“源头绿”

“投入、利用、回收是三个无缝衔接的循环圈。”卢惠东展开闭环循环设计图,“拿‘水’来说,处理后的采出水注入地下,驱动油藏,再伴随原油一同采出,再处理,再注入,如此循环,为油气开发提供能量。”

模拟图中,包括“水”在内的能源投入圈,位于闭合循环最内侧,其核心是“水电气热剂”。东辛厂围绕这一传统核心,逐步打造光电、风电、光热、余热等“多能互补”绿色低碳供能模式,保障油气生产“源头绿”。

营二井就是首个“多能互补”示范区,光电、风电技术让6万平方米井场用地再创效,每年生产的450万千瓦时绿电,为77口油井全年生产提供绿色动能。“光热+储能”设备替代了燃气加热炉,整个区域减排二氧化碳4万余吨,为油气生产多元用能蹚出新路。

东辛厂算清效益账,规划着能源投入圈的打造。他们分析从大气中提取热量,使用1千瓦时电,产生4千瓦时电的热量。空气源热泵的效能被他们列入绿能规划。

东辛厂找准绿色能源替代着力点,先后建成光伏项目11个,总装机容量4.8兆瓦,应用空气源热泵、采出水余热再利用8处,“多能互补”能源投入圈正逐步拓宽。

能源利用圈

提升绿色用能占比

“吨油耗电”是一项“民间指标”,基层干部员工用它衡量绿色生产效能。它也同样衡量着员工绿色生产意识。

“水驱开发必须精打细算,做到‘非必要不用能’。”东辛厂地质所党支部书记庞丽丽用能“算盘”紧扣该厂能源利用圈优化理念。

在闭合循环设计中,油藏、生产、集输、注水“四大系统”汇成能源利用圈,每项规划、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高效用能共同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模式。

围绕减少无功能耗,他们深化“经营油藏”认识,配套分采分注、注采耦合等技术,创新“扩大波及多向注、均衡流场调线注、注采敏感耦合注、促进富集超前注”精准靶向补能模式,4年来,在产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现控减无效低效液量269万立方米。

立足提升绿色用能占比,他们树牢“经营能源”理念,推动运行方式从稳定生产向柔性生产转变,对8条用电线路实行“一增一降”柔性用能机制,在电价谷期、绿电期,油井提液,注水站开大泵增注;在电价峰期,油井降液,注水站换小泵降注,线路用电谷峰比达到140%以上,每天节省电费近5000余元。

着眼叠加增效,他们创新“地下井工厂”开发模式,引进地下井口槽技术,通过断块组团、土地集约,为常规布局仅能设计12口生产井的营一断块群井台设计了36个井位,目前21口井正同步钻探;推动新能源和生产用地叠加创效模式,在井场推进光伏围栏、分布式光伏、悬索式光伏等集约化新能源建设,算赢120亩生产用地。

能源回收圈

将生产“废弃物”变废为宝

“无废油田不仅是绿色发展理念,更是‘业务流’向‘价值流’的观念转变。能源回收圈的建设正源于此。”卢惠东说。他们把余热、CO2等生产“废弃物”,通过变废为宝、价值转换,回收后“箭头向内”,直指循环核心的能源投入圈,形成绿色闭环。

卢惠东说:“站在‘业务流’的角度,没有油气经济可采价值的井叫做‘废弃井’,产量低的井叫‘低效井’,但从‘价值流’的角度看,这部分地层、这部分井仍具价值。”永21块地下储气库就选建于水淹枯竭气藏。这里历经50多年的开发,采出程度82.9%,气层水淹后停产,去年改建为地下储气库实现产业化变废为宝。莱113区块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实现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同时,还盘活了低渗油藏,气驱实施后单井日产油将提升4吨,年均减排二氧化碳5.6万吨。

沿着这一思路,东辛厂正逐步从“废弃油气藏改建储气库”向“新区产能建设同步设计储气库”的事前算赢迈进,从“单纯CCUS”向包括压驱在内的“CCUS+ ”等技术延伸。同时,他们还加快废弃井循环取热技术的推进,永63-19井已展开前期实验。

“转变观念的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经营眼光重新审视、思考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才能释放最大价值。”对于绿色闭环模式,卢惠东认为,伴生资源、余热余能利用仍有潜力,生产系统一体化效能提升还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