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了,遇到纠纷首先想到走法律途径,而且更愿意通过调解化解纠纷,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行政执法不光有‘力度’,也更有‘温度’了。”这是呼和浩特律师行业委员会第九联合支部书记、内蒙古坤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琦对首府法治环境最大的感触,从业9年,在法治之路上她坚定前行,在普法中一路成长,也见证了首府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文明城市离不开法治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市法治政府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各级政法部门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不断健全完善日常学法制度,推动学法经常化,定期组织法治讲座,使全民知法、懂法、守法,让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

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今年,全市共组织开展集体学法74次。在民法典颁布实施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学法活动78次。举办了2022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进网络普法宣传活动,全市约4000余家单位部门、社会团体、学校、社区、社会机构3.5万余人参与活动。开展妇女权益保护、“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法治主题宣传活动56次。市司法局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说法论典”栏目,邀请律师,把案(事)件依法处理过程变成普法公开课,还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平台推送,受教育群众1000余万人次。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公布全市34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目录的基础上,梳理公布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目录。印发《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人员《行政处罚法》学习培训,15000余名各级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线上测评考试。印发《关于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相关信息清理核查工作的通知》完成人员清理核查,举办全市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全市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共1400余人参加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按照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工作要求,开展了2021年度市本级行政执法统计工作,公布了《2021年度呼和浩特市本级行政执法统计年报》。

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截至7月底,全市1550个人民调解组织、4265名调解员共调解矛盾纠纷2921件,调解成功2890件,涉及金额7983万元,涉及当事人5978人。

服务文明城市创建,法律援助在行动。“我听朋友说这里正在举办法律咨询活动,就赶紧过来了,正好最近遇到一些问题想找律师咨询一下。”近日,托县司法局在双河镇南坪社区开展了法律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咨询,工作人员通过以案释法、以法论事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群众提出的常见涉法涉诉问题,重点宣传了《反有组织犯罪法》《法律援助法》《民法典》《宪法》等法律,并且对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及流程进行了答疑解惑,积极回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而这样的法律援助行动从未间断过,普法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法律知识,也提高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效帮助更多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创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的好法治环境。

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旗县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9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80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929个。今年1至7月,全市各级实体平台共接待包括法律咨询、公证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等各类事项14515人次。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武子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