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合示范区获悉,上合示范区管委与山东省科学院联合共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未来,将充分发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在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教学、科研与产业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一带一路”海洋合作新平台。

据介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是由山东省科学院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该中心依托山东省科学院与白俄罗斯、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科学院各研究所之间近20年历史的合作基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共享海洋科学与技术共同体。充分发挥在国际合作交流、科研与产业技术研究及国际化教学等方面的优势,聚焦国际合作交流、科研与产业技术研究、国际化教育等内容深度融合。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三部专办郭华介绍,上合科创中心园区是一块创新的土壤,将海洋国际创新中心布局于此,更有利于项目自主创新研发以及产学研转化。郭华说:“我们帮助这个项目申请了专项财政补贴、人才配套设施等,让海仪所的教职工们都能安心扎根上合示范区。”

目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已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基辅工学院、德国锡根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等机构展开合作,建成了中国-白俄罗斯海洋新型光电技术创新中心、中国-乌克兰海洋声学国际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德国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中国-俄罗斯海洋与极地环境监测技术创新中心,四个国际合作中心。已在上合示范区孵化山科神光科技、罗梅森海洋技术、欧谱塞斯海洋科技、觅海科技等4家高科技企业,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相关成果解决了我国海洋测设备领域部分“卡脖子”技术。

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光致发光与荧光传感检测团队”主任姜子可介绍:“针对荧光传感器的”卡脖子“技术以及海洋养殖领域中荧光传感器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实际需求,我们突破了一系列的荧光敏感件研制、微弱荧光信号检测的方法等关键”卡脖子“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有助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提高青岛以及国内外海洋精确与动态化常规监测感知的能力,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提供系列高可靠性的荧光传感产品。”

下一步,上合示范区将牢牢把握全域发展机遇,统筹运用好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资源,突出上合特色汇聚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海洋领域的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加快建设海洋开放新高地。

来源:胶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