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尝试直播探店,逆袭金牌博主……疫情下,多位旅游人的转型与坚守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旅游业遭受了巨大冲击,出现了很大波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8月18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疫情之下,人们的出游计划放缓,旅游业陷入不确定。每一年的寒暑假、五一、中秋、国庆黄金周等,旅游从业者们都在期盼新一轮“红利”能够到来。但眼下,2022年的暑期已进入尾声,旅游业期待的大幅回温却没能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得以实现。

据卢映川介绍,2012年以来,中国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6%左右。尽管各大景区没能如疫情前迎来客流高峰,但在卢映川看来,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事实并没有改变。

陷入困难的文旅行业不断得到从上至下的各种政策扶持。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5月,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对文化、旅游等困难行业给予更大力度支持。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调整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政策,将保证金暂退比例提高到100%,并将新取得经营资质的旅行社一并纳入政策支持范围。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进一步拓宽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盘活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等。

在这背后,到底应该继续坚守还是选择转型,成了摆在旅游行业从业者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红星新闻记者对话多位旅游从业者,探寻他们各自不同的转型和坚守之路。

一名厦门导游的转型:

从送外卖到直播探店

导游变成兼职

今年8月初,疫情在全国多地零星出现,福建厦门也是散发城市之一。堂食停止、景区关闭等一系列政策,给厦门本该火热的暑期旅游业一度按下“暂停键”。

“从6月开始到8月,按照以往就是厦门旅游最好的时候,就是在疫情后,这段时间也是客流量的高峰期。”作为当地出入境领队导游的川哥(化名)还记得,过去在旅游旺季的7、8月,他每个月有至少20天都在带团游,即便在淡季一个月也有一半时间能有领队业务。这样的带团量,足以支撑他的收入。

川哥告诉红星新闻,他已经在厦门做了数十年的导游工作,主要负责接待国内游客组团出境游玩,或者迎接外国游客或归国华侨在厦门参观。但今年,“从6月到8月中旬,一共才接待了5、6个旅行团。”

川哥还记得过去导游工作的红火。“过去经常带出境团回国,可能前一晚10点多钟回厦门,隔天就得早上七八点出门,因为新的国内游客又到了。”川哥说,这样的工作节奏很累,但他依旧怀念那时的生活。

但疫情开始之后,导游便从一份全职工作变成了川哥的兼职业务。“本来我的主要业务就是出国领队,加上家庭原因,所以这份事业不再成为重心。”

找到新的营生并非易事。2020年初,接不到旅游团订单的川哥在家休息了整整大半年。没有收入又背负房贷压力的他,不得不考虑转型新出路。从云旅游到户外主播再到旅游视频,川哥积极拥抱互联网并做着不同的尝试,但却并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随着厦门旅游业的恢复,他又再度回到导游的事业之中,但这一次他选择了服务国内游客的接待工作。

这样的专职导游依旧并没能坚持下去,随着疫情再度反复,川哥很难轻松再接到旅游团订单。于是,他“捡起”了过去的互联网尝试,继续做起了云旅游的直播创业,同时也送起了外卖。

这不是川哥一个人的选择。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身边依旧坚持做导游的朋友并不多,不少人完全转行,也有人干起了售卖门票等其他旅游相关服务的工作。

据文化和旅游部今年7月发布的《2021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共有A级景区14196个,从业人员157万人。到2021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2.46万个,比上年末减少1.70万个;从业人员484.4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89万人。

旅游业不断被按下“暂停键”,但川哥不敢停下来。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干外卖就得早起晚睡,经常6点就起床,送外卖还得回家学视频剪辑,半夜2点睡觉是常态。”

但这份送外卖的尝试,却让川哥成为直播平台上小有名气的探店达人。川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送外卖过程中与不少商家交下了朋友,加之过去海外带团的经历,他这才走上了直播探店的道路,并逐步发展成为他的主业。

一名青海司导的无奈:

没有游客的时候开出租车

等待旅游业慢慢复苏

自2013年开始,现年39岁的青海西宁人小王便在当地做起了司导(司机+导游)的工作。算起来,今年已是他从业的第九年。这九年里,他的旅行业务“版图”已可以实现从青海出发,一路带着游客前往甘肃、西藏、新疆等地。

多年的司导经历,已经让小王积攒起里不少熟客,在疫情发生前,这份工作能够让小王不再为生计发愁。“一年中最忙的就是6-9月,开一辆商务车载6个人,平均7天一个来回,收入算下来每个月能有好几万。”

随着疫情爆发,司导这份工作变得难以维系。“冲击很大,平均算下来收入比疫情前减少了2/3,去年基本少了一半,今年基本啥都没有了。”

据小王介绍,虽然疫情有反复,但去年自5月开始就陆续有了订单,大概干到10月中旬,出游的订单就完成了,收入也就有了基本保障。但今年却不容乐观。

实际上,在今年暑期来临之前,依旧有不少客户联系小王预定出游路线。“时间都定好了,就想着7、8月多跑两趟,但希望很快落空。”

今年旅游形势的严峻,与8月多地疫情散发有密切联系。小王说,一方面来青海的游客少了,另一方面带着游客出游的机会也减少了。小王说,今年的司导工作目前为止只接待了4个家庭。

但情况似乎在小王的意料之中。在没有游客的时间,小王开始在当地跑起出租车的业务。

对于未来是否要转型,小王还没有想清楚。

“其他的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就先跑着出租,今年适当转型,还是想等疫情过去,整个旅游慢慢复苏。”

一名杭州双语导游的坚守:

用双脚丈量西湖的一草一木

让游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扎根于杭州本土的双语导游石樟君,依旧是一名坚守的文旅人。据其介绍,目前他正在一家旅行社下挂号经营自己的小团队,业务全靠自己拉拢,主打精品小团。疫情下的这几年,石樟君的总体业务量稳步提升,口碑也越做越好。

但实际上,在疫情冲击旅游业的大环境之下,石樟君的职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石樟君清楚地记得,2020年的4月18日,是他的生日,也是疫情爆发以来他苦苦等来的第一个带团日。连续多月没有带团,石樟君心里的滋味很不好受。

终于等来的客人像一点星火,瞬间撩起了石樟君心中久久积压的热情。当时景区人员稀少,出行非常通畅。看着客人因为自己的服务而感到由衷的快乐,石樟君觉得作为一名导游的价值和意义感又在一点一点重新聚拢。

但接下来,等待他的又是漫长的空窗期。

因疫情防控对旅游业的影响,石樟君的工作总是呈现断崖式的波动。行情好时会陆续涌入不少团,行情不好则彻底熔断,连续好几个月彻底没有工作。在石樟君经营的小红书账号上,可以看到他密切关注着疫情防控消息,几乎跟进了杭州行程卡上的每一次带星又摘星。

3月中旬到10月底本是杭州的旅游旺季,五一假期更是黄金时节。但今年上半年杭州疫情频发,石樟君连续几个月带团数量寥寥。夹缝时期,石樟君赶着西湖龙井的上市期,和开茶园的堂姐合作卖起了龙井茶,不少之前带团积攒下来的老客户也纷纷前来支持生意。

六月伊始,随着长三角地区疫情的好转,石樟君也终于忙碌起来,平均一个月能接待20余个团,在有限的条件下带领大家室外游玩,逛西湖、坐游船、登飞来峰,最终收获了顾客的满意与欢声。

好景不长。8月初义乌疫情突如其来,顾客订单大量取消。

但相比过去,石樟君却多了些平和与坦然。提及是否会像大多数导游一样选择一项副业长期兼职,石樟君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最难捱的那段日子,石樟君每晚都绕西湖边行走至凌晨才回家,实地考察西湖边上的旅游资源,用双脚丈量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我无比热爱杭州这个城市,无比热爱西湖。疫情我们无法改变,旅游业光靠我一人也无法扭转。但我始终相信唯有把客人服务好,让客人在杭州留下美好的回忆,这就是导游能发挥的最大价值。”

一位海南导游的“逆袭”:

从导游到直播再到教师

疫情期间投入抗疫志愿者一线

在国内旅游热门城市海南,有着十多年导游从业经历的李飞,服务过上万名游客,也积攒下了丰富的酒店、旅行社等渠道资源。有着多年一线导游工作的他,也曾获得过全国金牌导游的称号。

李飞是个积极进取的海南文旅人。在2017年考取高级导游证后,他又成功考取了海南大学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许彼时的李飞并没有意识到,这份进取已经在为他后来的转型铺平道路。

本以为职业发展驶入了“舒适区”,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打破了这份宁静。站在行业一线,李飞能清晰地看到,疫情逐渐打破了旅游行业的常态。“一年、两年持续到第三年,旅游行业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导游群体部分失业、转行,一些旅行社也无法支撑众多员工的发展.....”

李飞意识到,不能只凭导游这一份收入来养家糊口。这些年来,他也积极学习尝试新鲜事物,坚持不懈地通过短视频宣传海南旅游资源,带领观众云旅游。同时,他也积极参加中国旅行社协会和腾讯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导游文旅直播大赛,足迹踏遍海南岛,选择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进行直播,一举成为唯一入围决赛圈的海南导游,并最终获得全国三等奖。

今年2月,凭借职业积累和学历证书,李飞考入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旅游学院,成为一名正式教师。而导游这份事业,则只在节假日时被重拾。而之所以从业界进入学界,用李飞的话来说:“新的尝试是处于这几年疫情下旅游行业不景气的影响。”

但李飞的导游工作依旧在坚持。自今年5月起,他便开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带团。但李飞也能明显感觉到,相比于疫情前同期,旅游团的数量明显下降。

今年7月,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三亚游人如织之时,海南聚集性疫情突然来袭,当地会议团接待、政企联合亲子旅游推广等系列接待,也随之被取消。但李飞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选择投入到抗疫志愿者工作的一线。

李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作为一名教师,他依旧会告诉学生,虽然旅游行业受到疫情影响,但旅游需求并不会被磨灭,而作为一名导游,需要做的是探索新模式,开创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特色。

“旅游需求不会消失,只是会更加细化。”李飞建议,作为导游也应该拥抱直播行业,而这也是文旅人未来转型的一大趋势。

打造个人IP、与“自媒体”或者大平台合作、进行旅游云直播.....在李飞看来,这都是自己转型路上的成功探索经验。

现实里,因为坚持通过“自媒体”义务宣传推广海南,李飞个人运营的视频号“海南导游小飞哥”已经小有名气,后续受邀作为首批导游代表参加腾讯视频号全国导游联动直播云旅游活动,四场直播观众场均10万+。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摸索着前进,保持信心,积极寻找新模式,新出路,是眼下文旅人的一门必修课。”这是李飞,或许也是很多旅游人心中最真实的声音。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实习记者 王辰元 实习生 张晓畅 程祎晨 席聪聪

编辑 余冬梅 实习编辑 朱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