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的流逝”我却觉得,岁月无情,踏碎了时光。它风蚀了一帧帧画卷,风干了一曲曲吟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被风蚀染黄的画卷,那些飘然远去的吟唱,是历史的留影,是古人的倾诉。我们疯狂追寻着,爱之如狂。因为它们是文物,是历史的脉络,是华夏人为自己雕刻的印章。

豪捐波士顿的翁万戈,文物从何而来?

“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这是晚清名臣,帝师翁同龢的题联并书。翁同龢的五世孙就是翁万戈。他在2018年,自己百岁生日之际,豪捐波士顿美术馆中国历史文物183件!文物,乃无价之宝,不是区区金钱可以买到的。他的巨量文物从何而来

“父子两帝师、一门五进士、一家三巡抚”这是晚清望族,翁氏家族最骄傲的荣耀。而“中国清末九大藏书之一”的美誉则是对翁氏家族藏书地位及数量的肯定。翁氏藏书始于翁家先祖翁心存,成就规模于其子翁同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翁同龢,晚清名臣,状元出身。书法大家。两代帝师。他有着文人特有的正直与天真。也正是这种文人的纯粹让他对书画爱不释手,疯狂收藏。

翁氏为官素来清廉,因而一向清贫。但清贫的生活遏制不去翁氏父子(翁心存,翁同龢)对书籍字画,对文物的狂热。他们除了家传,还通过购买,抄录,交换不断扩大收藏。曾有翁心存不忍文物流失,原价收购常熟陈揆家族巨富藏书,多达四五万册的记载。翁同龢的“五顾《集韵》”亦是广为流传,为后人津津乐道。赖于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翁家藏书誉贯晚清。

“富贵不足保,惟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的祖训让后代亦惜书爱书。后辈新收藏虽有限,但却是合格的收藏家

豪捐的翁万戈就是翁家藏品继承最多的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称收藏家的翁万戈

翁万戈是翁同龢的五世孙。翁公并无亲子,后代也是人丁凋零。翁万戈亦是过继的子嗣

翁万戈出生于1918年,1938年赴美留学。1948年秋天,翁万戈短暂回国,将文物辗转托运从此这批数量巨大的中国文物随着翁万戈栖息美国。

这批文物数量几何?又究竟有多珍贵?

以翁万戈捐赠于波士顿的183件文物为例,保守估计其价值高达1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批文物横跨五朝十三世纪,绘画作品130幅,书法作品31件,拓片18块,织笺4件。其中就包括明朝“吴门四家”沈周的《苏台纪胜十六页书画册》,文征明的《家书卷九通》。更有吴门董其昌陈洪绶的作品14件!项圣谟的自画像清初画圣王翚作品11件!“四僧”朱耷的《八大山人法书册》统统在列。

而值得一提的是,翁万戈是波士顿美术馆的长期资助者!两者就是合作关系王翚《长江万里图》艺术价值极高,堪为镇馆之宝,翁万戈也是捐于波士顿美术馆。他还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芝加哥博物馆均有捐赠。

项元汴,“四王吴恽”、华岩、金农还有自家先祖翁同龢的墨宝、日记及少部分的文房四宝、玉印、古爵、如意等收藏品。珍存不计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翁家几代人的珍存之功

翁同龢到翁万戈,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动荡战乱。西方强盗东边小鬼本土地头蛇,轮番在中国大地上掀起摧天战火。中国之大却找不到一方净土

而在这种情况下,翁家六代人,保护着这批数量极大的文物,艰辛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四大藏书家之一的海源阁被战乱荼毒,收藏大部分散失。更不要说自清末起,多少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毁于一旦

这批文物饱经战火,远涉重洋,几经辗转,却丝毫未损,最终得以完整保存,翁氏之功也。

翁万戈备受非议的文物捐赠与捐售

翁万戈在百岁生日的举措,加上之前捐赠的21件藏品,翁万戈以一己之力将波士顿美术馆推上了国际博物馆的舞台。波士顿美术馆一跃成为世界上中国藏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2000年他曾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向上海博物馆捐售了80种共计542册藏书。一个无偿一个捐售,强烈的对比,哗然中外,备受非议。无数中国人唾骂他卖国贼,亲美分子,忘本忘祖,沸反盈天,不一而足。

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中国保护不了文物”!

其一,他说“中国保护不了文物”。他出生直至远走他乡,华夏大地都是他国入侵战火连天。惨遭劫掠满目疮痍的中国,大概是他对祖国最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固化在他的心灵深处,进而坚信不疑

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腾飞式发展。在文物研究和保存方面的长足进步可以让文物得到妥善的保存。而在世界之林的巍然屹立,更具备了保护文物免遭觊觎实力。可是这些,他通通不知道,或者说不相信!他认为中国还是他印象中那个混乱落后,连自己祖宗的遗产都保护不了的中国!!!所以,他固执的说“中国保护不了文物”。何其武断!对中国何其不公平

其二,近水楼台先得月。他20岁开始就长居美国,近一个世纪的生活,他除了祖籍与血脉,已是一名彻底的美国人他乡已是故乡祖国已是远方,遥远而陌生。近在咫尺的波士顿比远在天涯的故国能带来更多的方便与益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他的侄子曾说过,美国法律对文物出国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走捐赠的程序繁琐艰难而复杂。或许年迈的翁万戈已经难以承受这种复杂。而他的子孙生于美国长于美国,与美国人何异?

其四,翁万戈曾说,我不是收藏家,我只是收藏家。他还说“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为了我的人生”。他2岁接受这批家藏,直至今时,百年的守候,怀璧其罪。为了守护它们,想来也是耗费无数辛劳,他也累了吧。

总结

对于翁万戈最后的选择,我们理智上是理解的。但是情感上是失望的,无比惋惜的。

音乐无国界,可是文物有!文物有其独特的背景,它蕴含着制作者深刻的情感。我们怎么奢望他国人能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传承,和中国独有的文化体系!我们无法想象,时光长河里的中国古代文人怎样才能与金发碧眼叽里咕噜的外夷喁喁私语。

如果文物可以开口,大概它会说,我想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