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实生活中,遇到姓氏一样的人,我们常常会说

"五百年前是一家",

因为每个姓都有自己的祖先。再往前追溯,我们的祖先几乎都是炎黄部落的人,所以我们也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部落实际上是两个分别由黄帝神农氏和炎帝轩辕氏统领的部落,这两个部落都分布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一般情况下,他们也属于同一个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炎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就用这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的名字来代指我们的祖先,我们也就成了"炎黄子孙"。但是有四个姓氏的人的祖先不一定是炎黄部落的人。要讲清楚这件事,我们得先介绍一个人:蚩尤。

蚩尤与炎黄部落的故事,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演变,涿鹿之战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追根溯源,这段历史与现在的姓氏也有很大的关联。

蚩尤一开始是炎帝的部下。传说他很勇猛,而且身强体壮,能征善战,还有八十一个兄弟。但是蚩尤性格好战,缺乏同情和怜悯之心,不讨炎帝的喜欢,炎帝就把他逐出了部落。蚩尤被逐出部落以后,没了束缚,就带领着九黎部落到处攻打其他部落,占领土地和粮食,弄得华夏大地硝烟四起,民不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九黎部落

蚩尤有"上古战神"的称号,不仅因为他孔武有力,在作战时和自己的兄弟密切配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更是因为他也很有作战智慧,懂得循序渐进。所以,在带领了原本主要在南方活动的九黎部落积累了一定的财产以后,他就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炎帝部落所在的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区,因为上古时期的南方地区并不如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他联合了夸父率领的部落,向炎帝部落发起了进攻。这场战争以炎帝部落失败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遏制蚩尤的侵略步伐,更为了夺回自己部落和其他部落的土地和粮食,炎帝联合黄帝向蚩尤发出了挑战。这就是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的"涿鹿之战"。"涿鹿"是当时的一个地名,据考证,应该位于现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这场战争的规模巨大,战况也很激烈,黄帝召唤了善于喷水的应龙来作战,而蚩尤召唤了风伯和雨师,他们制造风雨和大雾,让蚩尤占据了上风。黄帝眼看战争就要以自己失败而告终,就请了天上玄女下凡,赢得了涿鹿战争。

虽然这种记载的真实性已经不可考,但它还是为我们认识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战争失败以后,蚩尤被黄帝杀了,传说他的头颅还被割下来挂在高处,以威慑敌人。蚩尤所率领的九黎部落也被黄帝部落逐渐分解吸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黄帝采取这样的措施,所以蚩尤的后裔并没有被赶尽杀绝,反而随着炎帝和黄帝部落的繁荣发展而生存了下来。那么这段历史与我们有什么显而易见的关系呢?根据历史资料来看,以下这四个姓氏的人很可能是蚩尤的后裔

第一,"蚩"。直观地来看,"蚩"姓是和蚩尤关系最密切的,古人也有以首领名字中的字作姓氏的风俗习惯。这个姓氏现在也很少有人姓了。

第二,"黎"。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姓"黎"的人是上古九黎部落的血脉。所以,"黎"姓的人确实可能是蚩尤的后人,因为蚩尤就是九黎部落的首领,并且也是他们心中的守护神。虽然九黎部落的人汇入了黄帝和炎帝的部落,但也有很多人没有改姓。但姓"黎"的人不一定都是蚩尤的后裔,因为"黎"姓太古老了,其他人的后裔也有"黎"姓的,比如尧的后人就有姓"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屠"。传说炎帝在打败蚩尤以后,并没有对九黎部落的人赶尽杀绝,而是把九黎部落里愿意归顺于炎帝的人迁移到"邹屠之地",也就是现在山东的部分地区,把不愿意归顺的人迁移到生活条件不那么好的现在的甘肃地区。古人有以所居住的地方为姓的习俗,所以迁移到"邹屠之地"的蚩尤后裔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姓"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这段历史虽然已经很久远了,但它的影响持续到了今天,使得九黎部落的人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也对姓氏文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这四个姓氏的人,你们知道自己的祖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