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

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共五十三章(不含尾声等),全书每章又分为一、二、三、四等部分,作品每章开头总引用一两句民谚、儿歌和古诗等,以题记的形式出现,如下册开始第二十五章《古城墙下》“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其奈何?”(古代民歌),每章有每章的章目。

作品语言个性化色彩很强,通俗,口语化,时常引用一些方言和俗语,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读来真实可感,让人感到亲近。作者如同向你讲述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无丝毫做作。构思精巧,结构布局天衣无缝,有很强的可读性,又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

黄河东流去》,顾名思义,作者向人们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42年前后,国民政府为抵抗日军部队,炸开黄河口,河南扶沟等地的人民逃亡至陕西西安和咸阳等处,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真实境况。文笔饱含作者的浓挚情感,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作品情节的发展独树一帜。从二十五章至二十八章叙述的是蓝雪梅的故事。以孙楚庭和徐秋斋做陪衬。二人因情而生,因情而死;情动天地,情泣鬼神。雪梅因情而被孙暗害,蓝五因情而自缢。人物形象鲜明清晰,跃然纸上,有较强的立体感。像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徐秋斋,他一出场,好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颇富善良心肠而又老夫子气十足的老儒夫形象。这个每天靠在邮局为人代写书信而过活的老人,讲话之前必先引用古诗或古谚,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活脱脱仿佛能从书中走出来。情节好像是单线发展,每几章叙说一个相对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故事,几个故事连接起来,又组成一副悲惨的、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现实主义的工笔画。

作品是叙事和抒情的浑然结合,含蓄委婉,不露声色的寓浓烈情感于叙事之中,真是大家手笔,炉火纯青。正如恩格斯《致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所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情节的发展有张有弛,有急有缓,在情节急速发展的主流下,又忽然来几句“闲笔”作景物描写,这就更促使读者急速读下去,想知道作品结局,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作家李准知识功底丰厚,这一点,从作品中不难看出来。

(19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