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 街 】

蜿蜒曲折的老街巷

承载着锡山原生态的记忆

印刻了一个又一个老故事

穿过时光的长廊回望

那些被秋风吻过的痕迹

沧桑而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风有信

那些寄给深秋的桃红李白

还在路上

街头凉风拂过

正适合

邀一程秋风的温柔

一起去锡山老街走一走~

严家桥老街

走在严家桥老街

似乎一下子从现实红尘踏进了烟雨旧梦

永兴河、严羊河悠悠流淌

长长的木制风雨连廊

沟通起古镇的生意和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吱呀开启的门板声里

收音机缓缓播唱

隐隐传来锡剧的悠悠唱腔

若有若无

让人的脚步也不由自主轻柔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家桥是华东三大剧种之一锡剧的发源地,至今保留着锡剧史上几个“第一”。锡剧史上第一个剧作家严廷初是严家桥的落第秀才,锡剧史上最早的滩簧女艺人青宝姑娘也是严家桥人,严家桥可谓“锡剧第一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慢踱入街巷

午后的阳光细细地散落在两旁的屋脊上

一整排砖木结构的两层楼赫然映入眼帘

这便是开启一镇繁华的朱氏商业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严家桥古镇中心的朱氏商业楼,始建于民国初年,一楼之内容纳茶馆、布店、酒楼、百货、金银铺,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商业楼,堪称无锡初代商业综合体,这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经营举动。

时光依然保留着数十年前的街市风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供销社、粮站、酒坊等老楼

也都是从前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事更迭

今日宁静古朴的街巷

已经不复昔日的流光溢彩、熙来攘往

可是这街 这楼

依然定格在这里

成为见证城市变迁的守望者

黄土塘老街

黄土塘老街位于东港镇黄土塘村,为东西走向,呈现江南水乡特色,老街用黄石条铺设,是我市保留江南农村街镇风貌较完整的一条老街。两侧为传统江南民居,白墙黑瓦房子,金山石路面,石板下面是一条很大的排水沟,通往河道,虽遇久雨或暴雨,街道从未积水。2003年,黄土塘老街被评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土塘古村是我市三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古称黄土荡,人文底蕴极为丰厚。黄土塘古村形成于明初,至晚清、民国时期形成村落的基本格局,是一个仍保留有晚清以来多种建筑形态的自然村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长约500米的古街

浓缩了近千年历史

聚集着从元代到现代的

四座文物保护单位

姚桐斌故居、吴家大厅、

黄土塘老街、黄土塘战斗纪念碑

文保密度之大也为全国罕见

吴家大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之北有明代建筑一组,系清顺治九年武进士吴虎臣之老宅,俗称“吴家大厅”。吴氏旧宅三间四进,是黄土塘古村最大的官府住宅,也是无锡乡镇历史老街的重要遗存。2003年,“吴家大厅”被评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姚桐斌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现代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姚桐斌的故居与吴氏旧宅紧邻,坐落在老街的东端,为三间两层木结构楼房。建于1947年,现仍保存完整。2002年10月被认定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土塘战斗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土塘战斗纪念碑是为纪念江抗第一战的光辉战绩于1991年建成的,2005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黄土塘村委异地新建了黄土塘战斗纪念碑。2003年被评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街是活的

是有生活气息的

老街老巷

也有着世间百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门倒垃圾的阿姨、正在洗衣服的大爷,和往常一样在熟悉的街巷忙碌,老街依然遵循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们一起,度过同样悠然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土塘老街历来以“西瓜甜,烧饼香”而闻名。黄土塘的烧饼也称“黄烧饼”。“百年姚记黄烧饼店”已有百年历史,制作工序讲究,新出炉的黄烧饼香味扑鼻,金黄透亮,不焦不漏,外脆里酥,入口喷香,咸中带甜,油而不腻,食后余香盈口,堪称“香、脆、酥、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工画廊”这道百米文化墙,以传统雕刻之艺术,再现民间百工的历史缩影,演绎江南农村的沧桑巨变。黄土塘古村,历代兴盛,许多老行当,在黄土塘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江南水乡

人杰地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周巷

喧嚣的世界在外面,与西周巷无关。

西周巷——

一个藏在东亭城区里的“小世界”

承载了几代老东亭人的回忆

默默守护着老东亭的记忆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梭在充满年代感的西周巷,时光和脚步也会不自觉地慢下来,这些比我们年纪还大的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外墙有着或深或浅的斑驳痕迹,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在不经意间唤起了谁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横交错的巷子别有洞天,极具东亭特色的彩色背景墙,为安静而厚重的老街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街巷里

诗意的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前种花,屋旁种草,听清风细雨,如饮清茶。在这里,老街区独有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晒晒太阳,逗逗猫狗,一天的时间就这么慢悠悠地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周巷,曾经号称东亭的“中山路”。那时候的西周巷,熙熙攘攘,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到了夜晚灯火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西周巷虽已失去当年的热闹劲儿,但两侧依旧遍布着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西周巷变成了什么样

不管有多少人选择和这里告别

还是有人一直坚守在这里

悠然踱步的居民、看守店铺的商贩

一些依旧开门迎客的老店铺

讲述着独属西周巷的光阴故事

甘露老街

甘露,古名“月溪”。据记载:“甘露市,泰伯未至此时,一夕有甘露降其地,乃置市。”

甘露南临鹅湖、北依嘉菱荡,望虞河贯通全镇,周边水网密布,船运发达,素有“金甘露、银荡口”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露老街傍水而建,枕水而立,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着悠久的历史。老街现存风貌较好的古街有三条:后西弄、寺弄、北横头弄,老街上现有历史建筑20处,均已列入保护规划。

“一河两街、三巷弄”

走进甘露老街

宛如走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小桥流水,古巷通幽

高耸的马头墙

绵延的廊棚

古朴的驳岸码头

藏着最原汁原味的江南小镇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抚过灰墙,踏过青砖

路边成排的瓦房民居

一片又一片的瓦片

鱼鳞般排列着

若是在江南烟雨氤氲的季节里

一定会被渲染得韵味悠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市桥上茂密青葱的花藤

老街上顽皮游乐的孩童

给这个历史悠久的老街

平添了许多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移地重建的“江南名刹”甘露寺位于月溪路,始建于唐乾符三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古时的甘露庙会规模盛大,因此香火旺盛,商贾云集,为这里带来了极大的商业繁荣,才有了“金甘露”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甘露寺都会举行庙会,龙灯、台阁、挑花篮、荡湖船,还有腰鼓、莲厢、秧歌等数以百计的民俗表演队伍,吸引了来自苏锡常等四乡八村的民众,盛况空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露寺里的“月溪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甘露书场经常有群众喜爱的评弹表演

甘露书场作为鹅湖镇的一大文化品牌已有百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恢复营业。书场与苏州评弹团、常熟评弹团、张家港评弹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这几个评弹团定期开展书场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锡山的老街巷远不止这些

它们记录着岁月的光与影、色与香

静静诉说着锡山的“独家记忆”

阅尽沧桑,独具风韵

在这里

能寻到锡山过去的风骨与韵味

以及一代又一代锡山人生活的足迹

有时间,去老街巷转一转吧

总有一份情怀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