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山西公安‘最美基层民警’‘最美基层辅警’学习宣传活动”的统一部署,运城公安将对我市“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事迹进行展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运城市公安局盐湖分局王范派出所民警陈红伍。

从警档案

陈红伍,男,汉族,山西垣曲人,1990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14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运城市公安局盐湖分局王范派出所民警。

从警以来,他一直扎根在偏远的农村派出所。他是村干部眼中的“定心丸”,是居民口中的“暖心人”,是同事眼中的“老黄牛”。从警7年,他始终“勤”字当头,以情暖心,疏导结合,为人民群众解小忧、破小案、帮小忙、惠小利、办小事,以“小我”姿态树立“大我”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辉煌篇章。先后获得2019年运城市公安局盐湖分局“个人嘉奖”、2019年运城市公安局盐湖分局“先进民警”、2020年运城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2021年盐湖区政法委“优秀政法干警”、2022年盐湖区劳动竞赛委员会“个人一等功”。

解小忧 得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家建得房屋太高,影响了我家的采光。”

“我在我家的院基上建房,关你什么事?”

“现在马上停工,反正不能挡了我家采光。”

日前,在盐湖区王范乡王范村内,刘某因房屋建得太高挡住了邻居李某房屋的采光,滴水屋檐起了争执。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毫不示弱,争执激烈时甚至发生过肢体冲突。

“慢着,慢慢说。”陈红伍在得知后赶忙调解。

一次,两次,三次……陈红伍跑了一趟又一趟。期间,李某通过微信给刘某发了一段《六尺巷》的典故:“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看了微信后,刘某回复说:“有道理。”

找到突破口后,陈红伍前往刘某家劝说。经过几个小时的心理疏导,两家纠纷得以化解。

“民生无小事,办好民生小事,能除大隐患。”这是陈红伍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离婚案、债务案、宅基地纠纷案、赡养案……双方当事人唇枪舌剑,陈红伍无数次在反反复复的诉求之间找到症结。近7年,经陈红伍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数百起。

“村里的矛盾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天大的事,先坐下来商量,一旦打架是要被拘留的’,这是小陈在调解时,说过最多的话。”王范村村民刘鹏说。

其实,陈红伍化解矛盾纠纷时没有太多技巧,靠的是他的耐心与村民将心比心地交流。

“能够为群众解决一件件小事,我们都办好了,办成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桩桩天大的事,幸福的事。”陈红伍说。

破小案 安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到空调、三轮车、电暖器,小到被褥、粮油,盗贼几乎无所不偷。2021年国庆前夕,盐湖区王范乡连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盗贼撬门入户后,直接对受害农户进行“搬家式”盗窃。一时间,该乡的村民人心惶惶。

王范乡共有7个行政村1.8万人。和大多数农村地区一样,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而农村地区人员居住分散、点多面广,且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防范意识差、防范能力不强。因此,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将目光盯在了农村无人居住的房屋上进行盗窃。

为此,陈红伍每天拿上一个手提袋、一本笔记本、一支笔、一沓名片、一台执法记录仪,国庆7天时间,每天行走辖区的7个管辖村,认真梳理每起案件,从每起案件的作案时间、作案特点以及作案车辆等因素进行串并案件。经过对现场仔细勘验,他和该局刑警大队民警一道,锁定了嫌疑人,并于当年10月8日将其抓获。

“嫌疑人被抓时,已经将犯罪所得挥霍一空。案子虽然破了,却没有追回百姓的血汗钱。”该案的告破,让陈红伍陷入沉思,“一个辖区数万人,光靠所里五六名民辅警怎么行?”

他决定发动辖区治安积极分子、“两会一队”等组建起义务巡逻队,开展“红袖套”巡逻。

还没巡逻几天,便遭到不少质疑:“这不是搞形式吗?几个巡逻队员就能把治安搞好?”“天天巡逻,能不能坚持下去?”

“当时,我也憋了一口气,这件事一定要做成。”陈红伍说。

为了不让巡逻队流于形式,陈红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每天他和所里的一名辅警同村里的巡逻队员组成巡逻队,每晚8时至次日天明,对辖区行政村进行数次全覆盖巡逻。巡逻结束后,队员要将当天巡逻的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附上照片,发到工作群。

自此,巡逻队全天候活跃在王范乡的田间地头,开启了王范乡群防群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帮小忙 暖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前,一男子来到盐湖公安分局王范派出所向民警求助:“眼看再过两个月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学,可他现在还没有户口,希望派出所能帮忙。”

向民警求助的男子姓王,闻喜人。近段时间,为了给孩子小雨(化名)上户口,王先生不知道跑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

王先生和王范乡张女士在没有领取结婚证的情况下结了婚,不久便生下了小雨(化名)。后来,他两人因感情不和结束了这段婚姻,小雨跟随王先生生活。

随着小雨的成长,渐渐到了入学的年龄,可没有户口,连名都报不上。多年来,王先生多次向医院咨询开具出生医学证明,可医院表示需孩子生母到场才能出具,就这样,事情陷入了“死循环”。

无奈之下,王先生便多次来到王范乡寻找张女士为小雨办理上户。张女士因不想和王先生见面,便拒绝了王先生的请求。

得知情况后,陈红伍多方奔走,了解小雨的出生详情,并与母亲张女士对接。同时,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反复沟通协调,积极与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联系,为王先生与小雨做了DNA鉴定,证实了父女关系。一来一回,又是一个礼拜。期间,因为小雨母亲张女士的不配合,陈红伍只好用自己的“铁脚板”一遍遍地往返于医院和王范乡。陈红伍说,他还有其他户籍工作要做,许多时候只能利用休息时间跑小雨的户口,“为了这事,连我们所长都主动加入办理小雨出生证明的队伍了。”

一切材料和手续齐全后,医院给小雨补办了出生证明。就是这个出生证明让陈红伍从7月的夏天,跑到了开学前的初秋。“小雨以后也能上学了。”他觉得这一切的付出很值得。

7年来,陈红伍为辖区百姓办实事百余件,收到锦旗、表扬信10多件。

惠小利 聚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范乡,背靠峨嵋岭,面朝稷王山,涑水河东西横穿而过,是个典型的纯农业乡。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一直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尤其是对防范意识薄弱的农民来说,稍不注意,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血汗钱顷刻间化为乌有。陈红伍痛心疾首、彻夜难眠,他告诉自己,警察不为弱势群体奔走,那还有什么意义?

为此,他每天除了值班外,其他时间都要走村入户,挨家挨户,进行敲门,宣传反诈知识。

三夏时节,每天傍晚7时30分,天刚擦黑,忙完了农活的农户纷纷回家。此时,陈红伍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前往农户家进行反电诈宣传。

“姨,这个国家反诈APP你一定要装一个咧!”陈红伍带队正在开展“敲门行动”,在刘村庄村一户村民家中,他一脸和气宣传反诈防骗知识。

“小陈是我们的‘贴心人’,他说得准没错,咱可要记牢哩。” 村民马俊芳说着领取了宣传册,“陈警官工作那么忙,每次都要花几个小时给我们普及反诈知识。”

入夜时段,人员相对最集中,他带队挨家挨户敲门,仅仅几天时间辖区便有100余户家庭通过他的宣传下载了国家反诈APP。

今年初,王范乡全面启动防范电信诈骗大宣传活动。活动中,陈红伍所负责的刘村庄村第一个完成国家反诈APP下载注册任务,在电诈案件居高不下的大形势下,刘村庄村年初至今仍是零发案。

办小事 赢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红伍始终坚持“群众就是亲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积极为老百姓办实事,让“有事就找陈警官”成为越来越多辖区居民的口头禅。

针对辖区内留守老人、困难群众较多的实际情况,陈红伍决定转变服务方式为“只跑一趟、马上办理、亲自送达”,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方便、传递温情。

一日,陈红伍在户籍窗口工作时发现一对夫妻在派出所门外等待,他们不说话,也不进屋。陈红伍出门询问得知,这对夫妻都身患残疾,想要办理户口迁移业务,但因行动不便,很难备齐所需手续。陈红伍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放心,缺什么材料我来帮你们跑。”陈红伍前往两人户籍所在村委会说明情况,补齐了相关材料,在他的努力下,当天便为夫妻俩成功办理了户口迁移。当他将崭新的户口本递到二人手中时,这对夫妻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向陈红伍不住地点头致谢。7年间,他为群众上门办证送证百余次,咨询回复千余条,用热心、细心、耐心和爱心,赢得了百姓赞誉,树立了基层民警的良好形象。

陈红伍坚守基层7年,工作永远排在第一位,不知疲倦地穿过无数个黎明黑夜,用汗水、真情和青春演绎了一段人民警察坚强外表下的“多情”故事。

编辑: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