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喻善平老师是一团火

有人说,喻善平老师是一团火

文/肖 刚

文/肖 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喻善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会员,射洪陈子昂诗廉文化研究学术顾问,射洪陈子昂文学社顾问,射洪重点文旅工程“文宗苑”之文化顾问。曾在国、省级刊媒发表学术论文与文学作品计60余篇(件)

有人说,喻善平老师是一团火。那么,是一团什么样的火呢?然而此前我与他同行不同校,加之隔了辈份,生活中又无交集,于是,也就无缘知晓。

文学沙龙 竹篱茶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学沙龙 竹篱茶聚

广场初识,胸有薪火

生命中该遇见的人终究不会错过,与喻老师的有幸相识缘于我发表在洪城媒体“视觉射洪”上的一篇《紫云文化公园赋》。

当媒体编辑许红宇女士将读者评论发给我时,我看到其他人几乎都是一片赞誉之辞,唯独一个微信名“玉屏山"的读者说,肖刚的赋“词采华茂,韵响玲珑,值得一读”,也真诚地指出了此赋的一个缺陷:紫云文化公园的“文化"二字未得到突出——我细细想来也真是这样的。便感觉此人眼光犀利,鉴赏有专业水准,就不由产生了想认识认识的愿望。

于是,便向许红宇打听此人,许红宇郑重地向我介绍说他叫喻善平,是射洪市进修校退休高级教师,是遂宁市知名学人,为汤中骥、尹强儒、董泽永等知名作家写过评论,曾发表在国省级媒刊上,并把他的微信号发给了我。我一听他的名号这么响亮,心想自己不过一个普通的写作爱好者,“碧玉小家女,怎敢攀贵德”呢?但我最终还是忍不住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他发去了微信好友申请。没等多时,喻老师居然加了我!而且,喻老师还主动提出约我周六下午去新世纪广场喝茶,这更是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了!

终于相逢在老图书馆前的黄葛树下。落座后,喻老师先是简单地问了问我的工作现状,谈了谈我那篇《紫云公园赋》在射洪文化圈的反馈和影响。而后说起其实他半年前就已在关注我了,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不由得暖暖的,有一种被人发现与赏识的自豪感和小小的成就感。真是幸运啊,遇到了一个胸有薪火的前辈啊!

其间,喻老师又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将他撰写的学术论文《陈子昂文化的解读与传承》赠予我,充分体现出对我这个文学后辈的关心与尊重。接着,我们又就一些古典诗词、历史典故、诗人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了一番平等和谐的交流探讨。他善于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没有概念纷飞,没有装腔作势,融入了个人体验与情思,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正如桌上袅袅的茶香,沁心润脾,也如头顶蓬勃的绿叶,诗意流淌一一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学术报告 讲座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报告 讲座交流

文心生华,传承薪火

据年长的老师讲,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喻老师就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了报告文学——《高举生命火炬的人》,可惜我没读到。但我有幸拜读了他近年作的几篇赋。如在网络上获得好评的《风筝赋》,在市内获征文一等奖的《射洪螺湖春赋》,以及镌刻于射洪职中校门内的《职中赋》,还有得奖的《射洪滨江景观带赋》等,文笔优美,词藻清丽,有意境,有寓意,读之琅琅上口,给人美的享受!他热气逼人又辣味呛人的现代诗《哎呀,圈子奖呀,码头奖》,短短一年多时间网上点击量就逾百万!此外,他对古典诗词的韵律娴熟,运用自如,有的达到了优美自然之境。他利用闲暇之余偶尔撰写对联,对仗工稳,用典灵活,也引入了新诗的陌生化表达,显得余味悠长。

其实这些文学上的风发,喻老师自己并不看重,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从教之余,文心生华而也。喻老师最值得称许的是能说会写,不仅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而且在教学中有心悟道、善于发现总结,发表了不少有关普教、职教的教研论文,甚至还得到省政府的教育科研奖。近期,尽管退休了,他在学术研究方面依然敢想敢为一一他是当下研究“陈子昂诗廉文化”的第一人!

此前,研究陈子昂的学者们,着眼点大多停留在陈子昂诗文革新开唐风的层面上,但喻老师却从习近平主席所著《摆脱贫困》一书中所引用的陈子昂《感遇十九》中的一句诗“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及时而敏锐地捕捉到了陈子昂重廉并以诗文倡廉的信息,并花费了近三年半时间潜心研读《陈子昂集》与大量珍贵史料,作了一番认真细致的思辨与考证后终于发现:在陈子昂现存的128首诗中,具有倡廉意识的近10首;陈子昂的古风体座右铭中,也明确提到“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而在陈子昂论政的谏疏中,倡廉意识极为强烈。

喻老师认为,陈子昂文化的内涵有诸多方面,诗廉文化应为重要之点,表现在躬亲自廉、委婉劝廉、慷慨倡廉、抨击贪腐四个方面,以前被学界忽略,形成了研究上的空白。因此喻老师热心探索,细心辨析了陈子昂诗廉文化的“狭义”与“广义”,以及传承弘扬先贤薪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当然,喻老师有时也很天真,说陈子昂既然被杜甫称为“雄才”,咋个他就没探讨过制度反腐呢?

面对意料之中的压力与挑战,他敢于担当,也从容应对,不断在权威刊媒,如“中国社会科学网.文学.原创之声”《中国纪检监察报》《巴蜀史志》上,相继发表《一代文宗,大廉不谦》《以廉入诗,以诗倡廉》《初唐文学里的倡廉丰碑》《陈子昂诗廉文化的解读与传承》《犹有临风啸咏声》等9篇文章,得到了高层学者的肯定。这也引起了射洪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认为陈子昂诗廉文化中彰显的“革新求变、崇廉尚实、不谦担当”的特质对于射洪人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有积极意义,对当下与今后射洪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廉政工作的推进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并决定以此为契机,在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以嵌入的方式打造主题为“一代文宗,大廉不谦”的诗廉文化基地,弘扬与传承陈子昂诗廉文化,使之薪火相传无愧先贤。

2018年底,市纪委与宣传部聘请喻老师作为诗廉文化研究的学术顾问,组织部分学人继续研究陈子昂诗廉文化,为诗廉基地的成功打造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射洪对陈子昂诗廉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引起了中国社科院专家们的高度关注。2020年11月份,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与四川省纪检委在遂宁主办了全国首届廉政文化研讨会,与会的领导与专家们在16日分三批参观了射洪市金华山陈子昂诗廉文化基地。今年,射洪市在涪江、梓江交汇处打造“文旅巨作”——“文宗苑”,喻老师又被聘为了文化顾问,一头扎进了对陈子昂“治国理政”“革新求变开唐风”及陈氏家风的研究之中。

钻研批阅 笔耕不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钻研批阅 笔耕不辍

作为一名普通的写作爱好者,我有幸拜读了喻老师论证陈子昂诗廉文化的几篇学术论文,以及“文宗苑”的策划建议,深为喻老师深邃的见解与缜密严谨的分析所折服。尤其是他撰写的《陈子昂诗廉文化的解读与传承》一文,前后18次易稿!其间还不耻下问、谦恭屈己地与我这个晚辈后进坐在电脑旁一字一句地审阅修改,虚心而诚恳地接受我的一些也许不太成熟的意见与建议,令我唏嘘感怀不已,难怪此文其后获得了射洪市首届社科论文一等奖。为了更精准地把握“大廉不谦"一词的含义,喻老师曾冒着酷暑高温反复穿梭于图书馆、新华文轩书店,或是请教外地的专家学者,或是虚心听取本地学人的建议,力求文章更具说服力而经得起检验。

按理说,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喻老师取得了如此成就,该岁月静好、安享晚年了吧?不,喻老师并没有满足于此!照他的话说是“活一天,学一天吧!”他还是常常穿梭留连于文轩书店、图书馆等地,不知疲倦地学习积累,吸收接纳新观念,坚持有方向有步骤地探究,用不辍学习诠释了朱老夫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治学理念。令我们这些取得一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晚辈后进们真是感慨不已!

拜谒先贤 扶掖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谒先贤 扶掖来者

提携后进,古道热肠

有时我想,有人说喻老师是一团火,说不定还指的是他年轻时激浊扬清有力度的神态,我虽想瞧瞧,可惜他难得“冒火”,而常常感受的却是他的古道热肠。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明白晓畅、善良平和,无论对人对事,还是对作品,不“歪眉斜眼”,且平和中不乏冷隽与清明,而这正是作为一个文学评论者应有的素养。他和我、朱国平三人一起喝茶时,曾不止一次地评论朱国平的文章是趴在地上写的,虽接地气贴近生活但缺乏诗意美感,说得朱国平东张西望的;而说我的文章则是飘在天上写的,语言优美,但有时却显得虚浮而有句无篇。言辞真诚恳切,丝毫不加掩饰,的确是抓准了我俩写作的弊病,令我俩不得不折服他那犀利的眼光和独到的鉴赏能力,遂宁知名评论者的名号可不是随意冠加的!

我俩每有新作出来,必先发给喻老师指正,喻老师总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帮我们品读审阅,而后提出自己的读后感想和修改建议,这种无怨无悔、不图回报的薪火传递着实令人钦敬称道!有时他还将我们的作品发至一些有档次的文学群,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然后收集综合起来反馈给我们,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写作水平皆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在文学评论上具有独到眼光外,他在识人上也是有超前意识的。就以朱国平老师为例吧,当初寂寂无闻,如空谷幽兰般无人赏识与重视,喻老师却在无意间发现了他行文具有生活的厚度,结构文本有时显示了苦心经营的随便,又在某些细节上迸发出内在的震撼力,于是给予悉心指导且大力宣传,随时提醒、鼓励他要品读名著,也要读本市作家的佳作,还要蹲下来关注、琢磨生活,在他人不屑一顾的地方发现惊喜。现在朱国平老师已在市文坛声名鹊起,极具潜力和影响力,除了朱国平老师自身基础扎实勤奋努力外,不也有喻老师慧眼识珠之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我和朱国平,他还先后指导过谢蓉、王桂书、李德富、何芸、胡小朋、程驰、陈大君、谯勋惠等市内知名或正在成长的作者。他特别关注媒体与文化圈内的文学动态,如有好的文学作品出现,哪怕是初高中生作品,他便不遗余力地四处转发宣扬,比他自己作品发表、获奖还高兴!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文学、学术的希望在来者!来者的培养靠老师的接力。若是在岗教师中的新进作者找到他,他往往很兴奋,觉得教师强了,会惠及更多的学生,真是善莫大焉!正是因为有了喻老师这样甘于奉献的伯乐,射洪市文坛才因不断输入的新鲜血液而愈显欣欣向荣、活力一片。曾有人这样问过喻老师:“您这么积极地为别人提携奔走,不怕别人超过您吗?”喻老师欣慰爽朗地笑笑说:“这是好事情噻!薪火相传哈,我们这批‘老家伙’也该让让贤喽。”

文朋幸会 诗友雅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朋幸会 诗友雅谈

幽默洒脱,随性无火

尽管在学术研究上喻老师是一个严谨而较真的人,为人为文也甚为雅正,但生活中的喻老师有时却又是一番模样。

一次在东门桥水井坝喝茶,因为来迟了没坐上空调室,我和朱国平都觉得过意不去,可喻老师却不太在意地说干脆就在坝子里喝。但天气实在太热,电风扇又不大吹得过来风,喻老师环视周遭,发现尽是男性茶客,便索性解开衬衣袒胸露怀,随意散坐来了个“葛优躺”,一点学人的高雅风范也没有了,令人莞尔。

喝茶离开时,他笑着给老板打招呼说:“喂,老板,我今下午是喝了好多茶就流了好多汗啰!”老板听了也禁不住抱歉地笑起来。回去的路上,他边把敞开的衣服扣上边自嘲地说:“还是把扣子扣上好些,不然回家老伴又要说我‘一点文墨人的形象也没有’。上次朱国平上我家,老伴就说了我,‘你看人家朱老师再热都是穿戴整齐了的,你打一个光膀子,好不好意思嘛!’”我说,“没啥,没啥,这是炎夏赏给我们男人的魏晋风度”,他先是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

据说喻老师90年代在进修校教书时,与所教教师学员打成一片,关系融洽和谐得犹如兄弟。一个周末放假有几个学员上他家耍,神神秘秘地说,要好好给他办一顿招待,师生一起喝个痛快。果然便有学生下楼去买来酒菜,他们推杯换盏、胡吃海喝地狂嘬了一顿。酒足饭饱后,教师学员们故意神神秘秘地下楼回寝室了。第二天,有人悄悄告诉他,他们是在门卫处发现了喻老师的稿费汇款单,便以喻老师委托的名义到学校办公室盖了章,悄悄帮他领了后用这笔钱办的招待。虽然只有50元,但在近30年前,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款项"啊!但喻老师听后,也没生气,也没计较,反而觉得这是别具诗意的表达!

社团采风 协会走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团采风 协会走访

特立前行,心有真火

生活中的喻老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有时也特立前行、不惧非议。有人觉得不可理喻,也有人觉得他心有真火!

有人说,喻老师即使不说话不动笔,也能编故事。在岗时,若有陌生人坐过他的座椅,待人离开后,往往用开水烫过或擦过,方才敢于落座办公。好奇者知道他并无洁癖,偏要问他为何这样,他只是笑而不答。

我第一次受文学团体之邀去子昂城上的顺鑫茶楼开文学座谈会,当时现场到会的大约有十几个人。当座谈活动快要结束时,忽见此次活动的召集者叶波开始收茶钱,大家纷纷自掏腰包出茶资。当时把我弄得还比较尴尬,因为我很少带现金出门,基本上都用微信支付的。咋办呢?幸好一旁的朱国平老师也许看出了我的窘态,忙从自己身上掏出5元钱说“我帮肖刚给了”。

事后,我向其他文友闲聊时说到此事,他们说这正是喻老师倡导的先进文化,也算是“休闲创新"吧一一即所谓“龙门阵大家摆,茶钱各给各”,照他的话说这叫“饮君子茶”。起初,许多人都表示不太理解,觉得这样显得文人过份“寒酸"和“抠门",让人知道要被笑话的。但久而久之,大家也都欣然接受并习以为常了。

不过,喻老师的提议还真是思己度人、合情合理且充满人性化的,也迎合衔接了当今社会上朋友相处的主潮流,不亦皆大欢喜乎?据说喻老师美称其为“文人本色,茶泡清华”,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饶有韵味的《七绝.饮“君子茶"有感》:“莫问亲疏共饮茶,茗资自与作谭家。是非名利杯中尽,留取清莹映晚霞。”

据说某位县领导以前在进修校任校长期间,主持在原校址基础上修建新教学楼。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工程款项学校拥有15%的回扣,但却没有任何人给校长提出,生怕得罪了他没好果子吃。但唯独喻老师偏偏天真无邪,为了集体的利益敢于仗义执言。他直接找到校长,直截了当地给他建议说应该将工程款回扣拿来改善办公条件。当时这位校长听后,先是两眼朝天,然后,冷冷地抛下一句,“看看,看看,那些在烈日下监工的领导该白干?”言下之意,应该首先考虑领导们的辛苦。

据他身边的人讲,此公平时把贪一点看得比享受清风白云还简单。这难道不是教师看书,领导看“铢”吗?加之此公刚愎自用,私心可掬,于是喻老师从这位领导的性格逻辑上预言他终究要栽在这“贪”字上面!果然没等上10年,这位本来在仕途上蒸蒸日上的所谓“青年才俊”,上面准备着力锻造培养的“优秀干部"便因贪腐而翻船落马,走向了他应有的顺理成章的归宿。怎么样?佩服喻老师的超前眼光和先见之明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关于喻老师的事例还有很多,还是暂且打住吧。不过,这些平凡或不平凡的事例,倒是有助于我了解到一个立体而鲜明的喻老师形象。我看到的是他的有德有才有学,看到的是他特立前行而不拘世俗,看到的是他严谨治学而薪火相传,更看重的是他从不自吹自擂!虽然,有时他言辞激烈,有时他言行洒脱,但毕竟他性格中有温度,胸中有薪火与激情,正是我们欣赏与需要的那团火的形象!

作者简介:肖刚,笔名“缥缈孤鸿(肖)”,教师,酷爱古典文学,业余兴发文赋随笔,近几年已有数十件作品见诸省市刊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