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批复同意《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重庆都市圈规划之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6个都市圈规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种种信号表明,强都市圈正在取代“强省会”,成为新一轮城镇化的重点发展方向。

都市圈时代,正在到来。

在都市圈的竞争中,郑州一直不断努力,可惜的是迟迟没能获批。

如今,6个都市圈的批复,更给郑州增加了压力。

如何晋级“国家队”?郑州都市圈的难点在哪儿?郑州有机会拿到第7张“入场券”吗?

1

强省会到都市圈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各个城市都是独自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举全省之力发展强省会。

如今国家要求均衡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城市区域去协调引领,于是就有了都市圈。

特别是在严控撤县建市设区之后,都市圈发展成为不少城市突破自我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共有6个:

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西安都市圈、重庆都市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经济实力来看,南京都市圈的经济总量是最

2021年,南京都市圈10个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4.7万亿元,人均GDP也是最高。

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的经济总量都超过2万亿元。

2021年成都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5万亿元;重庆都市圈,2021年GDP总量为2.23万亿。

福州、长株潭、西安都市圈则属于万亿级别的都市圈。

长株潭都市圈2021年经济总量为1.79万亿元;福州都市圈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约1.5万亿元;西安都市圈2020地区生产总值约1.3万亿元。

从已批复的6大国家级都市圈可以看出,都市圈是“一大带多小”的结构,即一座大型中心城市带多座中小城市。

国家都市圈队伍在不断壮大,一些经济实力较强、带动性明显、具有明显扩张性的城市都有机会成为国家级都市圈的一员。

2

郑州都市圈初步成型

短短两年时间,国家级都市圈已经扩容至6个。

显然,区域融合发展,是未来大发展方向。

从目前批复的6个都市圈来看,东部地区有2个,西部地区有3个,中部地区只有1个。

下一阶段,位于中部的郑州机会在哪里?

事实上,在都市圈的竞争中,郑州一直努力。

早在2019年,《郑州大都市区(2018~2035年)》出炉,在现阶段空间范围基础上,逐步把周边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以及汝州市、兰考县等省直管县,纳入郑州大都市区范围。

从此结束了郑州二字只代表‘一座城’的固有概念。

不过,2019年的规划,没能完全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面积。

按照当时“1+4”规划的郑州都市圈,面积仅1.59万平方公里,而同处中部的武汉都市圈面积达5.78万平方公里,已获批的长株潭都市圈也有2.8万平方公里。

二是方向。

尽管划定都市圈范围,郑州的发展方向仍存在摇摆。即便在2004年河南在“十一·五”规划中,就已提出推动“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向东与开封合作,但十多年来,不时有郑州掉头向西、“东西再平衡”的声音出现。

2021年10月,河南进一步作出“拓展郑州都市圈发展空间”的“关键性调整”,明确提出“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并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加快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步伐”。

到2021年底,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4”拓展为“1+8”。即在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4座城市的基础上,又将洛阳、平顶山、漯河与济源列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郑州要干的十件大事,其中一项就是,积极主动推进都市圈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机制形成,做强圈心、做实圈轴、做优圈带,充分发挥郑州都市圈龙头城市作用。

至此,一个总面积5.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0万的郑州都市圈初步成型。

3

机会大吗?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能否入围国家级都市圈,要看都市圈规划方案,经济运行情况,核心城市发展现状,以及在大的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以长株潭为例

在长株潭获批国家都市圈之前,武汉、长沙、郑州作为中部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核心都市圈,一直都竞争激烈。

如果从GDP、面积、人口等方面看,武汉都市圈要比长株潭都市圈大很多。

但最终,中部第一个国家都市圈花落长株潭。

对此,有分析认为,在成熟度和协同性上,长株潭都市圈更具优势,毕竟长株潭三城距离更近,相互之间的联系度也非常高。

再看武汉和郑州都市圈。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表示,“武汉都市圈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郑州都市圈则是一群狼。”

武汉城市圈2021年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0%以上,但仅武汉一城就独占1.77万亿元,占武汉城市圈比重接近60%,排在第二、第三的孝感、黄冈GDP总量仅有2562亿元、2541.31亿元,只有武汉的一个零头。

反观郑州都市圈,除了郑州GDP过万亿(12691亿元)外,洛阳达到5447.1亿元、许昌和新乡超过3000亿元,平顶山、开封、焦作也都超过了2000亿元,“圈友”发展更为均衡。

从强调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思路来看,郑州都市圈有率先突围的机会。

而且,扩容后的郑州都市圈综合实力也不容小觑。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唯一的中心城市,它承担的战略任务不仅仅是带动河南省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晋南、冀南、鲁西和皖北等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

问题在哪?

郑州都市圈的发展也有其难点和困难。

1、涵盖城市太多,郑州能否带动?

国家已经批复的6个都市圈,除了率先批复的南京都市圈以外,其余5个都市圈成员都不多。

都市圈比的不是大,而是融合程度,成员都不太多,更利于互联互通和产业协同发展。

相反,都市圈涵盖的城市越多,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培育和建设。

在郑州都市圈范围内,郑州到漯河要160公里,如此之远的距离,产业协同发展,难度可想而知。

2、如何激发洛阳、南阳副中心热情?

在新版河南城镇规划布局当中,除了郑州都市圈的升级版之外,另外还增加了一个南阳副中心,由此中原城市群便形成了一个“一主两副一圈”的总体布局。

这也导致了洛阳都市圈,虽然没有明确被叫停,但实际上已经被搁浅。

除了与济源融合之外,先前都市圈的几个成员城市基本被划入郑州都市圈,因此这也是洛阳都市圈传闻被取缔的主要原因。

洛阳是国家定位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及是“沿黄城市带”当中的枢纽城市,因此南阳副中心的出现并不能与洛阳同日而语。所以,洛阳都市圈的淡化多少还是让人有些惋惜。

再就是凭南阳的实力似乎也带不动驻马店与信阳的集群发展。

所以,新版规划推动近一年来,对于郑州都市圈的“1+8”,包括后来的南阳副中心似乎均有些慢热的表现。

3、如何协调各区域城市发展?

尽管在这个规划当中将全省18个省辖市(含济源)按照不同的发展方向进行归类,但是在豫北与豫东人眼里,这两个区域还是近乎被有些被边缘化。

4、如何打造郑州核心竞争力?

都市圈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核心城市竞争力的比拼,看谁能更好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表示,郑州都市圈的最大特点是制造业体量大,交通枢纽优势明显,临空经济和中欧班列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近年来,郑州都市圈的人口增速也在中部地区领先,是我国几个可以继续吃人口红利的地区之一。

但秦尊文也提到:“郑州都市圈乃至整个河南缺乏顶尖高校,对高端人才供给造成一定影响,是影响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

要撑起都市圈,郑州还需提升内部竞争力,以发挥出更多辐射带动效应。

结语:

都市圈时代的到来,单纯的“强省会”模式,已经落伍了。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在“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之后,就紧跟了一句——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这就进一步断了一些城市靠合并方式来做大做强的念想。

所以在都市圈时代,省会城市必须考虑如何与周边伙伴形成更良性的分工合作。

如何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如何处理与洛阳,开封等城市的关系,仍是郑州需要考虑的问题。

只有以上问题妥善规划,郑州都市圈才有可能拿到国家队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