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和交往的基本社区单位,农房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与生产空间。在农房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农房质量由农民自己把控,受农民自身经济情况、安全意识、相关技术条件限制,农村自建房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农村房屋在设计、审批、施工、验收、使用等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农村自建房建设、管理有待加强。要做好农村自建房管理,要立足本地房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抓好以下内容:

一、突出重点,兜牢住房安全底线

农村自建房管理要突出抓好弱势群体住房、经营性自建房,杜绝发生墙倒屋塌伤人事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离城镇较远的村庄人口流失严重,农房老旧,很少有人维修翻新,特殊困难群体住房安全隐患逐渐增多;离城镇较近的村庄人口逐渐聚集,新建、改扩建的住宅和经营性住房逐渐增多,未按要求施工、违规经营、超限经营带来的隐患逐渐增多。

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危旧房屋要及时督促维修加固,对于没有能力维修翻建房屋的特殊困难群体,可选择投亲靠友暂住或者亲友出资、村集体出资、申请民政部门临时救助资金进行维修加固,确需翻建的可申请住建部门危房改造专项经费支持。

对于利用农村自建房从事经营活动的婚宴大厅、宾馆、超市、室内娱乐场所、生产加工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是重点监测对象。由非经营性住房转为经营用途的房屋和改建、扩建后影响到房屋主体结构的要重点关注,确保经营性农村自建房安全评估鉴定无问题后方可允许开业。

二、加强管理,完善动态管理体系

农村自建房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打持久战的过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建好动态管理工作台账,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账”。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会受自然灾害及自然老化因素的影响,以及在房屋居住、使用过程中与之相伴的装饰装修、改建扩建、加装构筑物等人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为干扰、破坏结构等行为,对房屋安全构成影响,形成安全隐患。

做到心中有数,就要熟悉区域内弱势群体所在位置、房屋结构、家庭情况;熟悉经营性自建房分布区域、经营类型、房屋结构、是否存在改扩建、是否是人员聚集型场所。

做到手中有账,就要在全面排查过程中不断完善各类房屋信息,包括:房主信息、具体地址、建造年代、结构形式、层高、是否加层、是否改扩建、是否经营性自建房、是否商住两用、是否经过鉴定、是否为C、D级危房。

三、守正创新,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房

农村自建房改建和维修,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老房子不能推倒了之,新房子也不能贪大图洋,要充分发扬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优势,打造宜居新农房。

农村老房子是该地区经过多年发展,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貌,是乡村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老旧房屋维修改造过程中要确保主体结构安全,做好房屋保温隔热,完善用水、用气等设施,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风貌。

农村新房建设要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要与传统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打造宜居、绿色、节能新建筑。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对施工要求不高的砖混结构,抗震、保温性能良好的框架结构,建筑总重轻、抗震能力强的钢结构,施工周期短、节约材料的混凝土装配式结构为农村自建房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上,要加快农房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农房功能、提高农房品质。在打造农房现代化建设的“新地标”的进程中,要保留住传统村落建筑的“老味道”,让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留得住“乡愁”,让留守在村庄的老年人找得到“归宿”。(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