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1亿,100亿,我也不会走的,我只要守住这栋老房子”。

2007年,河南高新科技产业打算开发城中村项目。

一开发商看中了一块地理位置极佳的地皮,并拟定了拆迁计划,而这就是本文古宅的所在地,河南郑州市东史马村。

村中所有人拿到巨额赔偿款后都纷纷在外面买了更好的房子,可是只有这么一户人家,怎么都不愿意搬走,成了远近闻名的“钉子户”

也许大家的内心都非常好奇,开发商给出的价格完全可以买一所更好的住所。

但他却会选择拒绝拆迁呢?这个老人是谁,古宅中会藏着什么秘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子的主人名叫任金岭,这栋房子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任家老宅”。

坐落于一个普通的乡村,任金岭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他们一家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在这个老宅长大。

可是2010年,他却面临着一个让人“难以抉择”的大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都迅速发展起来,中部城市也不甘落后,开始发展自己的城市化建设,集中展开城中村改造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破旧的瓦房被取而代之。

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人流量更是数一数二,因此每一寸土地都被不少开发商惦记着。

当村民们为拆迁的消息感到狂喜时,任先生和妻子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从2010年开始,就不断有开发商试图承包下来这片地方,最终让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遇到一座古老的住宅时,住宅的主人拒绝签署拆迁合同,拆迁人员前前后后十多次的协商都没有结果,即使是开出1亿的天价这位屋主也不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得知这个结果后,不少村民对此还是感到十分不可思议的。

一个亿啊,别说那是在12年了,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很多人拼了老命挣一辈子都挣不到的。

为了不让任金岭的行为影响到整个村子的拆迁计划,不少人都跑到任金岭家中好说歹说,让他不要太贪财,要“见好就收”,不要闹得太难堪,以免连累村里的同乡。

再后来,工作人员依旧上门三四次来和任先生沟通,赔偿款甚至从一亿升到了十亿。

但是此时的任金岭仿佛已经铁了心一般,无论谁来说情,无论来了多少人,只要对方谈及拆迁的事情,他都是一句话,“宁死不拆”。

并直言老宅是历史文物,承载着历史文化,谁要破坏文物,是犯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爷坚持的态度不禁有些奇怪,老宅的装恒也令人深思,于是,在大爷这种奇怪的表现之下,开发商也被老宅所吸引。

因为是文物,那确实不能随意拆掉,最终开发商上报有关单位,老宅也迎来了一批考古学家,展开了对老宅的调查。

随着专家对老宅的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座老宅竟然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建筑。

迄今为止,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而住宅的主人任金岭一家人已经在传了三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及为何守着这座住宅的原因,任先生也有他自己的见解。

首先这自然是任金岭老人对父亲何祖福的一个承诺,更是因为老宅对他有一种家的情怀,并且他一直坚信祖辈的流传,坚定不移的相信这是一件文物。

原来,早在200年前,任金岭的祖辈任德润曾上任过二品官员,在宫中担任要职,是皇帝眼前的红人。

在劳碌了一生之后,任德润凭借自身本领和官职攒下了一笔巨款,在告老还乡之后,花了大笔金钱建成了一所豪华大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德润不亏身为宫廷要职,告老还乡后,深知任氏一族可能再无恩宠,依然凭着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的心思,花费了大量金钱,前前后后花了60年。

直到先皇退位,才修好了这座宏伟的任氏大宅。

历经多年的战火洗礼,老宅并没有付之一炬,而是好好地保存到现在。

据专家研究,曾经气势恢宏的任家大院是七进院格局,占地足有将近50亩,放眼全国,不会再找到比这更加有气势的住宅大院。

更值得一提的是,闻名海内外的乔家大院占地只有14亩左右,而任家大院几乎是它4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任家的确如他们的先祖所想,任氏家道中落,房屋的格局也由最初的40亩缩小到现如今的4亩。

尽管如此住宅的建筑依旧保留着前朝的轨迹,依旧古色古香,气势依旧,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依然没有失去它原有的底蕴。

首先,人家的门口,高高地悬着“辅翼国政”的牌匾,而它的来历自然也不会简单,经专家鉴定,这竟是康熙皇帝亲手题的字。

就单论这块牌匾,老宅就已经是珍贵的文物,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大宅,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尊精雕细琢的麒麟石像,这两座雕像仿佛守卫一般,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大宅。

不说别的,就单单是这两座麒麟的做工,就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当时有名的匠人之手,历经多少年的风雨洗礼,依旧不改古色古香的底蕴,给客人们展示了大师精湛的雕工和手法。

除此之外,老宅院里的各种木雕,石雕,毫不夸张地向人们展现出二百年前这所大宅应有的气魄和文化底蕴,这在考古学家眼中,都是一个个珍贵的历史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没有进入老宅房门,就已经让考古专家们啧啧称奇,专家不免有些期待和好奇。

进入门房,各种被保护好的精致的瓷器,家具,画作琳琅满目,专家们也不禁有些看花了眼。

专家鉴定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座老宅确实不能拆掉!

终于,在2017年,在河南省文物局的重重审核下,这所特殊的住宅终于通过审核,成为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并被命名为“郑州天祥博物馆”。

听到这则消息的任先生非常激动,他紧紧地抓住老伴的手:我们的老宅终于有着落了。

而这座古宅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专家们经过考证,在史书的记载上挖掘出的“天祥”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而然的,任先生成为了这所别具一格的博物馆的馆主。

并在2017年5月18日举办了开幕仪式。

博物馆内的情况非常简单,经过夫妻二人的商量,博物馆对外是免费开放的。

只需手持身份证登记即可进入,任金岭夫妇自信地说,只有免费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不仅宅院里的雕像令人五体投地,院内的各种瓷具,茶器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管理的人员就是任先生的妻子,给了大家良好的观赏体验,她每天都会仔细的打扫院落里的每一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意识不到,任金岭对保护老宅的执着、帮助老宅向博物馆转型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多么可贵。

其实在保护文物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做的其实还不如老百姓自己的做法。

他从未想着凭借老宅子或这些文物去挣钱,而是靠着自己的热爱,免费进行传统文化和文物的讲解工作,仅仅是为了一方传承,这不禁令人为之动容。

不提倡争做拆迁工作的“钉子户”,但我们同样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