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邻小区18幢和32幢之间的空地的一棵树上有一个马蜂窝!”8月1日,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邻社区网格巡查中,副网格长、党员方决干通过海棠民情站汇总当日巡查情况时上报,并附上一段小视频,视屏上一只直径约25公分的蜂窝非常扎眼,周边还有几只马蜂在外飞舞,而在这个区域经常有老人小孩在此休憩、玩耍,这个马蜂窝的存在就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宝邻社区工作人员朱曙光在收到这条反馈信息之后,随即联系物业一同前往现场查看并迅速将周边居民疏散,并在树下拉上警戒线,同时在醒目位置设立提示牌,提醒居民绕道,避免居民在此停留。隔天上午,通过联系处理马蜂窝的专业人员上门,经过专业处理,没用多长时间就彻底清除了马蜂窝,随后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和消杀周围环境,避免仍有马蜂残留,还给社区居民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住在18幢的居民韩素罗看到社区和物业处理如此速度有效,特地打电话来感谢。“我家窗口就在那个马蜂窝附近,我还没想好该怎么办呢,社区已经速度处理掉了,真的非常感谢,为我们居民解决了一个这么大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是群众反映问题的“连心桥”,要及时感知并帮助解决辖区居民的烦心事、困难事,坚持办好事、做实事,才能不断让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家门口得到切实提升。之前民意收集通过网格定期走访、居民线上平台留言或是通过居民微信群反映,会出现问题收集不及时、群太多找不到相关内容和消息、反映问题重复等问题,让基层治理和服务的过程徒增繁琐和不必要的麻烦,如何能第一时间收集民意并且能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呢?需要“一网打尽”,也要“由繁化简”。姑苏区白洋湾街宝邻社区根据辖区115个单元楼,划分为四大网格,近日,通过网格上门走访,重新按照楼幢单元将居民拉群,按照“三群一网站”划分,一个网格是一个民情站,每个站用三个微网群,共组建起12支“宝邻海棠先锋微网群”,通过上门入户,保证每户家中都有一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成员入群,由党员网格员担任每个海棠先锋微网群群主,社区网格长和物业担任民情站“站长”,多方位横向配合,纵向收集民意,及时汇总并解决。“我们整合重组了‘线上+线下’民意收集平台,让“党员红”融进“网格蓝”,创建微网群、成立海棠民情站及时收集群众呼声,第一时间高效解决,实现‘急难愁盼’问题‘不出网’,从而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实在、更暖心。“”宝邻社区党支部书记曹履芳说到。

近日,14幢的居民王晓在微网群反应辖区健身场地地胶存在破损情况,坑坑洼洼,下雨天容易积水,老人小孩锻炼玩耍时存在被翘皮地胶绊倒的安全隐患,通过海棠民情站汇总到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前往实地查看确认、量好尺寸并安排师傅进场施工,将活动区域内的地胶地面全部修补翻新,最后将翻新前后的对比图发在微网群内,把问题处理结果及时向居民反馈,得到群里居民一致好评点赞。暑期来临,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切实将暑期活动办到群众“心坎里”,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家长有什么需求?宝邻社区以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各个微网群收集民意,综合之后根据社区资源策划暑期活动,“手绘亚麻包,把爱‘袋’回家”、“红船里头话党史”、亲子手工制作压花帽等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应运而生,切实通过“百姓点菜、社区上菜”的服务形式在海棠民情站里遍“网”开花。

“之前我们有好几个居民群,物业组建的,社区组建的,或者是居民骨干组建的,有时候要反映问题都不知道在哪个群里说。现在明朗了,我其他群都退了就留我们这个单元的微网群。”居民陈艳秋加群后开心地表示。“原来平台多而杂,事情解决慢;现在少而精,事情解决快。网格和民情站相结合,纵横有序。”宝邻社区党支部书记曹履芳表示,以“三群一网站”的形式收集民意实施以来,快速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