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9月1日,辣目洋子宣布改回本名李嘉琦,如果大家记不住她的大名,可以叫她的昵称“小辣”。

著名编剧王海林发文称,广电新规要求艺人不能用外文名,以及近似外文名的艺名。“辣目洋子”这个艺名类似日本名字,根据新规不能再用。同时,杨颖也不能再叫“Angelababy”。

这样的新规有必要吗?

没必要。

这不是说艺人可以肆无忌惮地用外文名,以及类似外文的艺名。这类名字用多了,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影响不大好。

但是,想要消除这种滥觞,不能靠强制性的规定,只能用引导。不然,监管的手伸得太长,不利于文娱事业的发展。

艺人为何喜欢用外文名?因为观众喜欢。明星们为了讨好观众,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无所不用其极,用个外文名字只不过是小事。

如今,这种现象遭到舆论的批评,因为主流舆论不再喜欢这种现象。

近几年,东西方的碰撞极为激烈,文娱领域受到的波及很大,自信的人们希望娱乐圈能弘扬传统文化,而不是抱着西方和好莱坞的大腿过日子。

当观众不再喜欢艺人的外文艺名的时候,艺人自己应该主动做调整,而不是靠广电的规定。

广电呢?要做的不是出台强制性的措施,而是引导大众选择正确的审美。

如果这次广电真的出台这样的新规,那也只是马后炮,迎合当前舆论而已,谈不上什么引导舆论。

这是有先例的。

早些年,各种鬼神剧泛滥,舆论反应很大!广电的做法是制定新规。从此,影视圈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建国以后不能成精”。

各种戏说类的清宫戏霸屏的时候,许多观众非常反感辫子戏,广电的做法很简单:限制这类剧的拍摄。

十几年前,穿越剧大行其道,广电发文通知各大影视公司:不能拍这玩意!

穿越剧过后,耽改剧成为市场新热点。如今呢?这类剧也被广电给限制了。

可是,广电的这些措施有没有提高中国影视剧的制作水平?有没有引导正常的价值取向?

好像没有。

广电的做法就像不断地打补丁,但从未去深刻了解每一个时期的流行风向,以及背后的原因。

这次限制艺人的艺名和外文名,好像也是在打补丁。

这怎么形容呢?

娱乐圈在前面毫无方向地乱窜,发现漏洞就钻;广电跟在后边,忙着堵住娱乐圈发现的漏洞,但这个机构从未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