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厢镇黄厝寮村,在通往周恩来活动居址的路上,有一条镶满红色革命历史的墙绘道路,记录着南昌起义军南下的红色历史故事:南昌起义、会昌战役、汤坑战役、流沙会议、血染莲花山、土地改革等。
南昌起义 / 1927年8月1日
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等同志领导。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会昌战役 / 1927年8月
1927年8月,周恩来、叶挺、刘伯承等同志率领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挥师南下,与国民党钱大钧同志部进行了著名的“会昌战役”,起义部队占领会昌城,共歼敌5000余人,俘敌900余人,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2门、各种枪支1000余支和大量的弹药和辎重,并将其残部追至筠门岭。后续南昌起义部队陆续撤离南昌,沿抚河南进,计划经江西省瑞金、寻邬(今寻乌)进入广东省。
会昌战役是南昌起义成功后起义军同敌军打的第一仗。
汤坑战役 /1927年9月
1927年9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进入广东,激战大埔三河坝,扫荡留隍残敌,直取潮安城,转战揭阳,并向汤坑进发,在汤南附近的汾水与敌人相遇,展开激战,揭阳农军2000余人和丰顺农民自卫军支援、迎接起义部队。因受薛岳、陈济棠二师的主力阻击,且弹药不足,经两昼夜的鏖战,部队朝陆丰方面转移。
汤坑战役进一步激发了当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情绪,使群众认识到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的重要性。
流沙会议 / 1927年10月3日
1927年10月1日,前敌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刘伯承、聂荣臻等同志和工作人员从汕头撤至流沙,驻于教堂等地。3日,从揭阳前线撤出的起义军抵达普宁,贺龙、叶挺等同志也赶到流沙。汇合后,由周恩来同志主持,在驻地教堂侧厅召开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商议确定护送起义军领导人撤往香港的具体行动,会议初步总结了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流沙会议后,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撒遍全国,燃起中国土地革命的熊熊烈火。
血染莲花山 / 1927年10月3日
周恩来同志亲自指挥南昌起义军在莲花山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一场血腥战斗,使起义军主力冲出敌军的截击线,奔向海陆丰,建立革命根据地。在激烈的反击敌军截击的战斗中,有300多位起义军指战员血染莲花山畔,长眠于莲花山下。
由于战斗的匆促和环境的恶劣,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革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是革命的英雄,是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革命烈士。
土地改革 / 1927-1937年
“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
八七会议后,中共将“打土豪、分田地”确立为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以燎原之势在海陆丰、东固、井冈山、赣东北、闽西、琼崖等根据地渐次开展。带来了苏区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革命旨在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铲除封建地租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从而解放农村生产力。
历史文化墙绘
周恩来同志在黄厝寮村治病期间的活动场景
我们的身影
(文:王宇浩 傅茵茵 曹斯彤 李姿贤 陈泳仪 图:陈达宣 彭佳仪 谭柏芝 冯帅 潘樱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