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炎热,食品保质期短,容易变质,易造成沙门氏菌感染。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感染症是一种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食用遭受污染的食物导致,是许多国家食物中毒的重要病源。据统计,全世界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研究,蛋类及其制品被沙门氏菌感染或者污染的机会较多,尤其禽类及其蛋类。除因原发和继发感染使家禽的卵巢、卵黄或全身带菌外,禽蛋经泄殖腔排出时,蛋壳的表面可被其粪便中的沙门氏菌污染,且沙门氏菌可通过蛋壳的气孔侵入蛋内。

如果鸡蛋中携带沙门氏菌,未经加热而直接食用,或加热不完全,人进食就有可能感染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和腹痛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但沙门氏菌不耐高温,当加热至100℃,可立即将其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疾控中心提醒市民,为预防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餐前、便后、接触食物前、接触动物或生蛋后应仔细洗净双手。应做好肉类食品低温储藏,生熟食品分开保存,不混用刀和案板等工具,防止交叉污染,肉类和蛋类进食前彻底加热煮熟。

供稿:宝鸡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