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灵山,沿新龙路行至不远,便到了嶂青界。蔚蓝的天空下,纵横交错的道路平坦洁净,两旁绿化绵延不绝,不远处村庄错落有致,好一幅美丽乡村风光画卷。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嶂青可是马山远近闻名的“穷村”。为了帮助村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嶂青儿媳”殷娟积极竞选村干部,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入股分红等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多年来,殷娟用心用情地践行了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的诺言,去年全村386户1452人实现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2%。

发展特色种植业,蹚出甜蜜致富路

“我知道嶂青比较穷,但没想到这么落后!那时村里脏乱差,还是泥土路,自来水都还没通,社区办公楼是危楼……”1993年,殷娟嫁到了嶂青,这让从小生活在较为富裕的和平村的她惊讶不已。“但自己毕竟年轻、读过书,也有想法,既然来了社区,那就好好干!”骨子里认真负责的殷娟暗下决心要带领村民改变落后面貌。2003年初,殷娟参加村干部竞选,高票当选村委委员、党支部副书记;2010年又当选党支部书记。

经多次考察调研,殷娟了解到马山其他地方的村民在种植杨梅、茶叶、橘子、芋头等,经济收益还不错。嶂青独特的山地和酸性土壤环境正适合发展特色产业种植。

从2009年8月起,她积极争取帮扶资金553万元,累计修建山上道路4500米。杨梅种上了,怎样才能产量多、卖得好?殷娟积极与街道农业科沟通,邀请本土杨梅种植专家上山,手把手指导村民打理杨梅树。“经过培训后,每棵杨梅树产量增加了百来斤。”村民老张开心地说。每到杨梅季,殷娟总是奔走在每家的山头,了解当年杨梅的销路和困难,现在每户每年能依靠杨梅销售获得5万至10万元不等的收入。

推进“农文旅”融合,修出美丽振兴路

殷娟带领“两委”成员赴浙江、宜兴、常州等地学习乡村振兴经验,经多方洽谈吸引上海老毕夫妇落户嶂青,投资1500万元打造了高端网红民宿“山居壹聚”。“山居”引领并影响了300余家民宿的经营理念,也带动了社区内4户老百姓翻建民房经营民宿,每年能带来10万元左右的额外收入。

由于茶树品种较差、制茶技术落后、营销渠道单一,茶叶这种经济作物在马山老百姓手里发挥的效益并不大。她着手规整集体资产,盘活10亩建设用地,引进时茗园茶文化中心,并定期组织茶农开展培训交流,发动时茗园与茶农建立固定的茶叶收购、指导等机制。在她的推动下,20多户茶农加入时茗组织的茶叶培训协会,预计能带动增收8万元。

在殷娟的带领下,嶂青社区以打造“农文旅融合”生态农业综合体为发展导向,建立起农业采摘体验、农村食宿、家庭亲子游等康养旅游结合一体化消费模式,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树立文明新风尚,打造惠民幸福路

六年前的嶂青人居环境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猪圈、鸡鸭棚、露天垃圾乱堆,蚊虫满天、卫生堪忧,一到雨天土路就泥泞不堪。为了彻底让居民摆脱陋习,殷娟带领村民日夜奋战在乡村公路建设的工地上,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全村长12.45公里的通组路、8公里串户路建设。路修通后,她又带领村民们先后完成了386户庭院硬化,安置路灯190盏,修建公共垃圾倾倒点30处,全村安全饮用水通水率达100%……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为推动乡风治理,殷娟多次组织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制止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定期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村民们越来越注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盘活社区资产、活用扶持政策、借力民间资本等一系列措施,社区财力从最初的不到50万元发展到400多万元,村民享受到的福利也越来越好。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有100元尊老金,逢年过节还有100元过节费;今年年底社区还将拿出一两百万元给村民发放股权分红。以前大家都想把户口迁出去,现在很多老人都要迁回来养老。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反映了如今生活的甜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