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晚点LatePost报道,小米的第一款车将会是最高售价超过30万元的轿车,而这款车将采用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除了1颗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之外,还会搭载数颗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仅仅这一项,基本上让小米汽车告别了“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汽车”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光雷达作为近年来备受欢迎的智能硬件,从2021年起就吸引了不少车企的注意,包括小鹏P5、蔚来ET7、极狐阿尔法S、智己L7在内的车型都纷纷将激光雷达作为新车最大卖点之一,这一年也被称为“激光雷达元年”。2022年,激光雷达几乎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阿维塔11、理想L9、小鹏G9等热门车型已经不再突出激光雷达的卖点,反而大力宣扬其智能属性了,当然,激光雷达是智能化不可或缺的硬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新能源汽车行业,关于激光雷达的争论一直都有,比如说激光雷达的数量是否越多越好?去年长城沙龙首款轿车亮相时,甚至在海报上打出“4颗以下,请别说话”的口号,顿时让同行噤若寒蝉。

实际上,尽管从理论上说激光雷达越多盲点越少,安全冗余越高,但无论从成本上讲,还是从车企、用户的接受程度上讲,激光雷达太多都是一项没有必要的多余配置。在现阶段既能让车企接受又能不提高用户购车成本的方案,2颗应该是标准答案,不少车型都采用了这个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颗激光雷达的FOV视角只有120°,明显盲区太大,安全和体验都差太多,3颗、4颗又让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其他传感器形成重叠,造成了资源浪费,性能提升有限,成本却十分高昂,可见其可行性并不划算。

而2颗激光雷达能形成180°视角覆盖,只有一小部分盲区,足以应对大部分行驶场景,且2颗激光雷达的成本也不高,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当下最合适的应用方案。小鹏P5利用双激光雷达就实现了VPA-L跨楼层记忆泊车、ACC/LCC增强版和高速NGP增强等功能,而且还实现了城市NGP的主要功能,即便是阴雨天的晚上,也能顺利通过城市主干道,功能足够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够不够智能,很多时候不是硬件够不够多,而是技术够不够扎实。比如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激光雷达只是硬件基础,负责探测视野并反馈,而如何综合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以小鹏为代表的多传感器感知融合方案,成为国内车企的主流技术路线,而这也将成为小米汽车的路线。

小米汽车或许会卖30万以上,但绝不是激光雷达太多的原因,而是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优秀体验带来的,硬件决定了车辆的上限,软件却决定了车主体验的上限,为了更好的体验,小米汽车卖30多万,难道不很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