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善知识,大家好!我是神话居士,我们继续介绍《憨山老人自述年谱》中的故事。上集讲到德清所在的大报恩寺被天火烧毁了,这座寺庙是明成祖永乐帝为报母恩而修建的,规模很大。当时修造它就花费了19年时间和248万两白银,宝塔顶部本来设有避雷针,防雷效果也良好,但这次避雷针竟然失效了,也许是天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在位的是嘉靖皇帝,也就是明世宗朱厚熜。他是通过大礼仪之争逐步掌握的皇权,在位早期,治理国家还是比较英明的,到了后期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1542年发生的“壬寅宫变”,他几乎被宫女们杀死,另外“南倭北虏”也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

就在报恩寺起火的这个月,北京的户部主事海瑞大家都听说过,这是一个清官。他买好了棺材后,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一个朋友。然后向朱厚熜上表《治安疏》,冒着生命危险向皇帝直言进谏,在表章中海瑞把嘉靖皇帝骂得狗血喷头,批评他生活奢华不理朝政。

嘉靖皇帝看了以后真是又羞又恼,就把海瑞关进了大牢。出于各方面考虑,他也不能真的惩罚海瑞,毕竟人家是忠言直谏,为了他们家的大明王朝,可是海瑞的话语说得又实在太难听,让朱厚熜的心情非常烦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在此时,皇家的寺院报恩寺居然被焚毁了,这个消息传到了北京城,顿时惹得朱厚熜更加生气了。这分明是天降凶兆,报恩寺的僧人们这下可要倒霉受罪了!因为报恩寺的一砖一瓦,都出自皇家布施。想不到这些僧人竟然如此不小心,不但没有给皇家祈福,反而带来不祥之兆,那还了得?必须要从严治罪。

另外嘉靖皇帝他本人一向是喜欢道教的,每天在后宫修炼仙丹,还曾经因为虐待宫女,发生过被宫女们集体谋杀的事件。于是朝廷的旨意就颁布下来,立刻逮捕报恩寺有职事的僧人一共十八名,去南京的刑部大狱审问着火经过。艮山作为住持和尚自然首当其冲,这可真是祸不单行,先遭受了火灾,又摊上官司。寺里其他没有职事的僧人,一看情况不妙,害怕受到株连,就纷纷逃走了。

《年谱》原文写道:“是年二月二十八日午时,雨如倾盆,忽然大雷自塔而下,火发于塔殿,不移时,大殿焚。至申酉时,则各殿画廊,一百四十余间,悉为煨烬。时,予少祖为住持,及奏闻,旨下法司,连逮同事者十八人。比合寺僧恐怕株连,各各逃避。”

这就是树倒猢狲散,剩下几个有职事的,虽然不敢逃走,也只能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二十一岁的德清,深受西林老和尚的恩德,又接受过老和尚临终嘱托,承诺要护持本寺。别人都可以逃走,他是一定不会走的,于是他就承担起了重任。正所谓:疾风知劲草,危难显忠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人也勇敢地站了出来,和德清同心同德,共赴患难。此人就是比德清大一岁的好友雪浪洪恩。我们前几集提到过,洪恩的天赋是很高的,又意气豪迈,他对于佛教经义,研究得很精通。十八岁的时候,就有能力帮助无极大师担任“副讲”,这些年来,他与德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德清的文章和书法写得都很好,有一次,洪恩把德清撰写的《山居赋》,贴在了自己的墙壁上欣赏。他的俗家侄儿看到以后,就和洪恩开玩笑,说他的文学才能方面不如德清。洪恩笑道:“这种雕虫小技,何足挂齿!”不久以后,他也开始留意学习经史子集,也能写出一笔好字和一手好文章了。可见洪恩的天赋还是非常高。

有一天,他见德清一个人在那里参禅打坐。就笑着说道:“师弟,我看你这个样子,就像一个小庙里的土地爷。整天不停地打坐,又能懂得什么佛法呢?不如跟我一起去听师父讲经吧!”德清回答道:“师兄,听经闻法确实很好,但是打坐也没错,古德有言:自性宗通,回观文字,如开门落臼耳。”德清的意思是说:古代大德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参禅,能参到自性融通的时候。再回头阅读那些佛经上的文字,就好像开门落臼一样,可以轻松自如。洪恩听完以后,觉得很有道理,就说道:“果如此,则我兄也!”意思是:德清你如果真能达到这种修行境界,我就拜你为兄长!他们二人之间,就是这样一对亲密无间的法门师兄弟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段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年轻的憨山大师,更注重实修实证。他说的参禅参到自性融通,再回头阅读文字就像“开门落臼”一样。确实很有道理,我们要记住这几句话,因为学佛不仅仅是看书的问题,更是一种实践,或者说是用我们一辈子的生命去实践。

接下来,德清和洪恩就毅然地承担起了寺中事务。报恩寺离刑部大狱有二十多里地,二人每天走路,把做好的饭菜给艮山和尚等十八位僧人送去。并且上下活动打点,求人托关系,疏通关节,希望争取从轻处理。德清和洪恩在当时也算年轻的高僧,还是有一些人缘的。

而且西林老和尚活着的时候,也曾经带着德清结交过一些达官贵人。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了,于是德清和洪恩就四处找熟人,上门苦苦求情,辛苦奔波了三个多月。案件终于判决下来,艮山和尚等十八人,虽然免去了死罪,但是报恩寺必须向刑部上缴若干钱粮,才能够把僧人们赎出来。艮山住持因为在狱中受到严刑拷打拷打的折磨,出狱之后,不久就圆寂了。这一场官司打下来,让报恩寺又欠下了许多债务。

欠的债当然要还,而烧坏的建筑也要修复,可是这笔巨款又该从哪里来呢?德清和洪恩二人面对着眼前的一片废墟,涕泪交流。发下宏愿:在有生之年,一定要重兴大报恩寺。两个人认为:要想完成这件大事,没有很大的福德那是不行的,必须要通过自身好好地修行,才能获得大福报。《年谱》原文写道:“即与恩公俱决兴复之志,且曰:此大事因缘,非具大福德智慧者,未易也。尔我当拼命修行,养以待时可也。是时,即发远游志”。

为了能够精进修行,德清此时又动了远游的念头,想起了他一直向往的清凉五台山。这一年冬天,无极大师在天界寺举行了讲经大会。德清此时志在远游,就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僧人,作为同行伴侣。在天界寺的讲经法会上,聚集了许多僧人,所以德清在有空闲的时候,就刻意地加以察访。

他的眼光很独特,发现每天上厕所的时候,厕所打扫得非常干净,可是却看不见打扫的僧人。因为打扫厕所的事情,一般僧人都不怎么愿意干,即使做也是草草了事。既然此人能把厕所打扫得如此认真,一定了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德清就特别地加以留意,每天晚上,他都要去厕所悄悄观察一番。最后终于被他发现,打扫厕所的竟然是一位长有疥疮的僧人。此人每天到了半夜时分,趁着众人都睡下的时候,才一个人悄悄地去打扫,等大家白天起床,他的工作已经做完了。到了白天,他又和众人一起听经了,怪不得如此隐蔽。

德清悄悄记住了这位僧人,过了几天后,德清发现厕所又变脏了,白天也看不到那位僧人了。心中就很疑惑,找人一打听,原来是他病倒了,躺在了客房。趁着探病的机会,德清就特意上门,去结识这位奇特的病僧。

两人见面之后互相介绍,德清了解到他的名字叫福登,别号妙峰,是山西蒲州人。来到南方云游参访,因为不习惯南方的潮湿气候,就患上了皮肤病。德清关心地问他身体怎么样?妙峰的回答很有趣,他说道:身上的业障病虽然很难受,但是更令人难受的是一个“馋”字。德清问他:此话怎讲?妙峰说道:我看到大家吃斋饭,恨不得把自己吃斋的念头也放下。德清听了笑着说道:你这是久病思食啊!

《年谱》写道:“又数日,见不洁,乃不见其人。问执事,曰:净头病于客房也。予往察,其状不堪。问:师安否?曰:业障身已难支,而馋病更难当。予问:何故?曰:每见行斋食,恨不俱放下。予笑曰:此久病思食耳。是知其人真诚,因料理果饼,袖往视之。乃问其号,曰:妙峰,为蒲州人。予即相期结伴同游。后数日再视之,则不见。予心知其人,恐以予累,故潜行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次接触之后,德清就知道妙峰确实是一个真修实干的人,他很欣赏妙峰的为人。就回去买了一些糕饼点心之类的食物送给妙峰吃。并且向妙峰表达了自己想结伴去北方云游的意愿。妙峰虽然表示同意,但是什么事情也得看“机缘”,妙峰他本人也有自己的“修行大事”未了。过了几天之后,妙峰的病好了,德清再去看望时,他已经悄悄地离开了,德清知道妙峰自己也正处在参禅修行的提升过程中,不想受外界牵累,对此表示十分理解。不过他们二人,以后还是会见面的,因缘于此处结下了。

这一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嘉靖皇帝去世了。他的儿子朱载坖继位,也就是明穆宗,年号是“隆庆”。这年是公元1567丁卯年,憨山德清二十二岁了。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