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立波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就是与自己时刻斗争的一生,斗掉的是自我的私欲和缺点。在征服自我的艰辛历程之中,戒烟,成为曾国藩出凡入胜的最重要一步。

众所周知,戒烟是每一个烟民都要经过的痛苦折磨的过程,有许多人尝试戒烟,没过几天实在坚持不住,又不得不重新回到烟民的队伍里。曾国藩在三十岁之后,立志学做圣人,而圣人是绝对不允许有半点不良嗜好的,这是彻头彻尾的不能含糊,也决不允许有半点的自欺欺人的遮遮掩掩,否则就是伪道学。

曾国藩烟龄很长。湖南人的草烟味道既恼又辣,劲头十足。曾国藩读书之时,曾经是成天烟筒不离手,典型的吸烟成瘾。三十岁以前他也曾尝试着戒过两次,不过都没有成功。

在立志自新,开始写日课,锤炼圣贤功夫的时候,曾国藩将戒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也就是说,烟瘾戒不戒掉直接关系到能否成为合格圣贤的最重要的一环。自此之后,曾国藩发誓戒烟:“客去后,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烟,明神殛之!”这个誓言看起来比较决绝,一旦自己再戒不掉烟瘾,就让神明把他毁灭处死,决心不可谓不大,誓言不可谓不毒。

真正考验戒烟的还是生理过程,由于多年的烟瘾,在戒烟的第二天曾国藩就已经彷徨无主,痛苦不堪。“如失乳彷徨”把戒烟比喻为婴儿断乳,可谓相当恰当。他在心底也曾想,先抽一点的话也是可以宽恕的,然而转念便想到,“此一恕,天下无可为之事矣。急宜猛省”。就是在强硬的精神支柱下,曾国藩一步步地戒除了草烟。

曾国藩的一生,都是时刻与自己作斗争,过程是残酷的,就像他一生的其他事一样,一旦下定决心,他就没有退让过一步。不论多么痛苦煎熬,他就是不再碰触烟具。快到一个月时,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他在日记中,平淡却极其舒缓地写道:“吾自戒吃烟,将一月矣,今定差矣!”在一个月之后,他才敢郑重地写下这件事,可见他是何等的艰难戒烟。

戒烟过程给了他很大启发,他领悟到,破除旧习,必须有悍然之力。“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如果没有一点“截断众流”的悍然,一个人不可能做成大事,尤其是那些震铄古今的大事,小恶习,往往毁坏了一个人巨大的人格力量。

对于自己戒烟成功,曾国藩不忘与兄弟分享,重在引申劝勉弟弟也能如此,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立誓永戒吃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直到多年之后,他还对弟弟提到此事,作为“无事不可变”的例证:“即经余平生言之,三十岁以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酉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

通过戒烟总结出了人生哲学的重大规律,曾国藩可谓远见卓识,在他看来,只有先戒除身上庸俗的烟味儿,才有资格重新打开做人的大门,他数次用戒烟劝勉兄弟,同时将这种悍然也用于改造人生,将这种宝贵精神用到事业上,可谓无往而不胜。“无事不可变”就是说,天下断然没有不能改变的恶习,无论何等恶习,只要痛下决心,悍然刚毅地决绝戒除,必能在一段时间后取得巨大成效,曾国藩戒烟同时也向历史解释了他为什么能够凭借比较普通的资质,打败几乎要灭亡清政府的太平天国,如果没有早年戒除恶习的决心,曾国藩在人生高度和事业高度上,断然不会取得这般光照千古的功业,看来,戒除不良嗜好,往往能够让人生获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