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大力宣传爱心助残的理念,逐步形成社会各界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bridge”心桥志愿服务队与福州市开智学校、成都青阳特校携手开展“疫无阻碍 亲子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设计移动、敏捷,打击、踢击四模块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推广、特校家长与教师的培训,使中重度智力障碍群体在暑假居家中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运动康复。

因需定制,以兴趣为导向发掘内在潜力

现有的体育教材中,涉及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课程设计较少,如何保障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提升他们的灵敏性、协调性、专注度是有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在吴燕丹教授、李美英老师指导下,针对多重障碍及复杂性支持需求的智力障碍人群围绕移动、敏捷、打击、踢击四个方面设计居家锻炼活动课程。通过训练提升他们的灵敏、移动、打击、踢击的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与生活自理能力。团队根据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年龄特点,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熊出没”“小猪佩奇”等动漫元素,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经过数个昼夜的研讨,团队自行拍摄的教学视频,在7月19日全国特奥日当天推送给福州和成都的18个中重度智力障碍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成员给予指导与鼓励

智慧助残,打通线上服务“最后一公里”

“疫无阻碍 亲子同行”活动是有温度的,他向周围的人不断传递着爱与温情。活动期间,团队应邀参加由省残联主办的“特奥赋能 你我同行”福建省第十六次全国特奥日活动启动仪式。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林峰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智力残疾人代表李晓凡和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会长陈寰中紧贴本次活动主题发言,表明了“健康中国,特奥在行动”的决心,表达了智力残疾人及家长喜迎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热切期盼之情。线下活动中,团队成员和智力残疾人默契互动,为后续线上活动打下基础。7月19日第一次线上活动拉开帷幕,活动中团队指导老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体育专委会主任吴燕丹教授希望通过国际先进的MATP机能活动课程帮助孩子、家长一起成长,达到提升孩子和家长身体素质双赢的效果。

线上活动中,团队指导各家庭一同学习“手指动起来”“亲子马拉松”等机能活动,及时发现纠正技术动作不规范等问题。第一次线上指导,各家庭基本掌握团队设计的“专属”课程。随后每天在微信群打卡家庭锻炼情况,团队及时进行指导,并鼓励更多家庭参与进来。第一周线上打卡活动后,团队发现活动参与度有待提高。团队认真分析原因,发现课程设计中存在问题:视频内容设计单一枯燥,很难勾起兴趣;视频讲解用语专业化,家长理解较难;教学练习一体化时间较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针对问题,团队积极总结经验,推翻原视频的构思,重新搭建课程框架,在数次研讨会后,将动作模块与“普拉提+”紧密结合,逐步确定教学视频的新模式,即视频儿童化,教学语言由繁化简。并重新确定了第二版MATP课程方案并拍摄对应的教学视频。

7月30日线上指导发布了第二版MATP课程,孩子的参与度有了明显提升,视频在制作中加入了家长参与的环节,引导更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动起来。通过改进课程,更有针对性的适应孩子的身体情况,每天参与锻炼打卡的家庭越来越多。通过为期一个半月的机能活动训练,孩子在运动中的协调性有明显的进步,家长也在运动中舒展筋骨,家庭亲子关系也更加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爱无碍,倾听花开的声音

“疫无阻碍 亲子同行”向周遭传递着热量,用心桥连接起一个又一个炙热的灵魂。在课程拍摄过程中,周围的同学、身边的家长、社会人士们,积极释放着身上的光和热,摇身一变成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20级陆睿杰、王兆龙、范少龙等多位同学主动协助团队成员任平制作了“小球摸摸看”“比拼谁更稳”等课程;团队成员马浩然、张译扬的父亲更是主动参与到了课程拍摄中;《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李樱老师在观看第二次线上指导后,也加入团队进行指导。通过定期线上指导和每日锻炼打卡相结合的方式,孩子们体育锻炼协调性明显增加,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能够一口气完成多个动作模块,手指的控制力和抓握力,下肢躯干的稳定性和敏捷性都得到有效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增加了成员之间的互动,为团队、家庭和特校教师搭建友谊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铁有痕,踏石有印,不仅要保障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也要能在系统训练后能提升生活自理,适应环境能力,乃至服务社会。手牵手,心连心,8月25日的挑战日活动为暑期训练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挑战日活动是一个半月暑期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在活动设计上,团队将视频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游戏性和互动性上,挑战日全程需要亲子间协作才能完成各项挑战,快乐洋溢在他们脸上。在教学视频制作时,增加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明星,海豚,海狮与白鲸等动物形象受到了孩子与家长的热烈追捧。活动结束后家长表示经过系统训练后,孩子的身体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还有家长表示平常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训练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陪伴训练环境,让家庭在生活中更加默契,融洽。残疾只是一种状态,不能成为评判的标准,孩子们的进步,脸上洋溢的微笑,是我们永恒的财富,也是心底的宝藏。未来大家会在挑战中不断成长,有爱无碍,共享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