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近三年的疫情折磨,现在大家一看到新冠的相关报道,就会格外关注。因为只要某地疫情反复,就可能牵扯到隔离、静态管理、居家办公、物资供给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但相对于台湾地区,内陆的管控已经相当到位了。海南疫情自8月爆发至今,已得到有效控制,确诊人数正大幅减少并趋于平稳,这充分说明了内陆的防疫手段十分到位。而反观台湾,却成了病毒聚集地。

一、台湾疫情数据分析

根据9月7日澎湃新闻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台湾单日新增确诊已超过4万例,新增死亡达到26例。其实一直以来,台湾的新冠发病率都居高不下,这一点通过既往数据就可以看出。

自5月份达到峰值之后,台湾当地疫情好不容易迎来了转折,逐步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就在8月份降低至日新增2万左右时,当地疫情再次迎来转折。虽说上升幅度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增确实变多了。

根据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台湾疫情出现小幅增长主要集中在8月底。而进入9月后,确诊病例则稳定在了3万以上,7日更是突破了4万,这意味着,当地疫情很有可能再次迎来规模型扩展。

更加匪夷所思的还有死亡病例的情况。据了解,在台湾近期的死亡病例中,有2名20出头的女性病例,她们不仅打过3针疫苗,本身也没有其他疾病。难道说,疫情再次发生了变异,并朝着更凶猛的方向?

二、死亡病例详情

按照大家一贯的思路去理解,相较于20多岁正值壮年的年轻人来说,病毒或许更容易侵袭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和孩子。因为,这类人群要么免疫系统衰退,要么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都不具备较强的抵抗力。

但现在冒出了2例年轻死亡病例,是否预示着病毒变得更加凶猛了呢?根据当地疾控中心医疗组副组长罗一钧介绍,这两例死亡病例均没有慢性病史,且进行过3针剂疫苗注射,死亡时间在发病一周内。

详细情况如下,病例确诊后出现了高温、头晕、头痛、反胃、怕冷、冒冷汗、身体乏力、咳嗽等常见症状。在服用一般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再次呈现出高烧、嗜睡、呼吸困难。

患者1在过世前检测出脑中风合并出血,经积极治疗未能成功。最终判定患者是因为新冠、败血性休克、血小板低下、脑中风合并出血导致的死亡。

而患者2确诊后也在死亡前出现了多病症爆发的情况,确诊新冠后患者被检测出心肌炎,还因心脏方面因素导致休克。后续通过瑞德西韦、免疫球蛋白治疗,症状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发现问题了,其实新冠病毒本身引发的肺炎相关症状,并不是致死的根本原因。真正威胁患者生命的,其实是感染后身体其他机能病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简单来说,新冠会导致身体其他机能衰退,继而引发有别于肺炎的其他病症。若病情得不到控制,就有可能导致死亡,即便患者身强力壮,新冠病毒的感染也会成为一个契机,攻破免疫功能的大门。

三、新冠病毒真的越来越强了吗?

关注过新冠肺炎病程介绍的人应该还记得,肺炎本身的致死率其实并不高,关键在于其他并发症。如果并发症的进程得不到控制,最终就会导致部分器官功能衰退,继而引发死亡。

只不过,近年来国内对疫情治理有方,再加上疫苗的全面接种,这才降低了感染后并发症爆发的可能性,即重症率降低。也因此,新冠引起相关并发症的特性正在逐渐被广大群众忽视。

按照以往病毒变异的规律来看,各种变异株的增强属性都着重表现在传染力上,其致病能力并没有表现的更为突出,尚在可控范围内。但我们不能排除病毒未来会向增强致病能力,提高重症率的方向发展。

目前,针对台湾地区广为扩散的BA.5变异株,官方尚未给出详细资料,所以它的致病能力如何、传播能力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随着医疗团队进一步研究,相信很快就能了解到该毒株的特性。

站在防疫角度来看,对比内陆和台湾,无论是发病率、致死率,还是重症率,内陆数据都要优于台湾。要知道,台湾人口只占全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如此大的防疫差距,直接促成了疫情的大规模传播。

新冠虽然可怕,也有变强的可能性,但如果将其拒之门外,实现大范围免疫以及病毒消除,那么它就失去了传播能力。所以与治疗相比,合理有效地预防传播,阻断传播,往往更有利于控制疫情发展。

总结:

台湾疫情爆发,以及年轻患者死亡的情况,给我们提了个醒。新冠不仅会导致肺炎相关症状,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甚至有致死的可能性

但如果继续坚持做好日常防护,提高区域内的防疫等级,实现定期全面筛查,就算病毒变凶猛了,我们也有办法、有余地去对付它。那么各位朋友,你对台湾疫情有何看法?你觉得病毒会越变异越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