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呀。前段时间打车回家并和司机讲价,司机非常抱怨。因为车价和油价成为还价的原罪,于是无车族的我也开始有意无意的关心起油价来了。时间一点点过去,刚好还有十天就是918国难日,距离二战也已经有八十年了。今天和大家聊聊有关二战有关石油的话题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在今日绿色新能源也还没有替代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可想而知在当时贫油国的日,德,想要通过战争来实现瓜分世界的野心,那么谁掌握着石油谁就先有制胜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二战和一战对比有个明显特征,坦克由一种支援步兵的工具变为可以决定战争成败的武器,二战是大规模利用机械化部队穿插突破然后利用空军远程支援轰炸,这就是一二战的本质区别。战线拉的特别长,所以希特勒在整个欧洲打的一场闪电战就是以装甲部队为核心,以空军为掩护的。并且飞机坦克是要烧石油的,于是怎么样获得石油来维持这庞大的战争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然在二战期间,德国闪电战已经暴露弊端,却宁愿两线作战绕过英国来入侵苏联呢?还有偷袭珍珠港的日本向自由美利坚开战,震惊世界。并且侵占英国岛礁?

所以战争的核心你会发现就是一场石油经济的消耗。不信?我们来算一笔账。

德国一年消耗石油1000万吨左右,本土只能生产10万吨,当时欧洲大陆只有罗马尼亚拥有大型油田,它的年产量也是1000万吨,可是还要分给许多国家。所以每次开战前希特勒都会为石油发愁。德国最终采取的是控制罗马尼亚并结盟,剩下的石油再从美国,墨西哥和别的地方进口3500万吨石油,最后还有200万吨只能靠本土所生产的煤制油来维持。当然煤制油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理。

日本每年消耗300万吨石油,本土只能生产7%,这里的本土是指自日俄战争后,沙俄把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北部拥有石油资源,条约允许日本可以开采的期限是40年,这就是7%的来源。但是日本的石油来源主要靠自由美利坚,80%是美国进口,另外10%来源于荷兰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油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不是希特勒真的是战争狂人,而是太有经济头脑了?游戏一路开挂可以得到的战争成本太高了,闪电战太成功了。从闪击波兰到把法国,卢森堡,比利时,丹麦,挪威等打下来只用了50万吨石油。1940年德国缴获的石油加上各种渠道获得的石油总计1500万吨,这时希特勒非常膨胀了,同时这500万吨的石油也为希特勒入侵苏联奠定基础。

所以日本和美国开战后,美国禁油,迫使日本南下寻找新的油田,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会南下侵占英国殖民地油田的原因。

试想如果美国英国能立即制裁和禁油,战争不到两三年就会结束吧。1937年希特勒在欧洲崛起,美国也不想两线作战且禁油,那样会迫使日本南下侵袭印度尼西亚油田和马来西亚油田,得不偿失。但是后来日本还真做了,南下占领法国殖民地。而所谓的法国印度支那联邦幻想,是把老挝,越南,柬埔寨三国占领。并且对英国提出挑衅。希特勒对伦敦实行轰炸计划的时候,飞机用的油就是从英国运输的,而日本对英国马来西亚殖民地油田轰炸的时候,也用的是美国石油,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出资本的力量有多么强。日德可是美国石油的大客户,能赚的钱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说自由美利坚的国家利益和资本利益是两种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有人问为什么德国没有进攻英国而是跑去苏联呢,原因还是和石油有关。英国德国本土都是贫油国,去打的话消耗人力物力并且胜算也不大。而苏联高加索以南的地区有高加索油田,年产量是2000万吨。在当时德国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后要进行统治的话,一年要消耗2000万吨石油,而目前所占领的罗马尼亚油田加上其他渠道最多1300万吨石油,也就是说每年有700万石油赤字,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统治。这时德国如果占领了高加索油田,绝对可以和苏联硬碰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希特勒最终向苏联进攻,他本质意愿是占领苏联的欧洲城市纳入第三帝国的版图并且解决德国人多地少的窘境。但是德国真的很膨胀,只用500万吨的石油储备兵分三路攻打苏联。北路打到列宁格勒,中路直取莫斯科,南路打到乌克兰然后去抢高加索油田。

可惜低估了苏联的抵抗能力以及道路的情况,苏联有许多地方是土路,对石油消耗是非常大的,加上战线拉的太长,时间就是问题了。当时希特勒和他的将军就产生分歧,希特勒坚持南下攻取高加索油田,将军们坚持直取莫斯科对苏联产生震慑力。当南下打乌克兰拿下基辅后,很多参谋部的人都觉得还是莫斯科比较有政治意义,况且莫斯科是整个苏联铁路的交通枢纽,全国都以莫斯科为中心的辐射型铁路网,占领莫斯科整个交通体系就会瘫痪,苏联的战争能力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于是希特勒拿下基辅后又掉头打莫斯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苏联不是法国,边疆倒了就投降,于是就有了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抛开天气的原因,德军失败最重要就是没油了。如果一两个月之内无法拿下莫斯科就只能撤退,于是苏联花了血的代价守住了莫斯科,保卫战之后一直到1942年德国才有新的能力发动战争,这半年期间储存油去了。

所以1941年美国对德宣战并且禁油,希特勒很难受,更坚定了夺取高加索油田的决心。此时的油储只能主攻一条线路,于是选择南下,在这里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再加上诺曼底登陆,把德国军事基地,机场,交通枢纽,工厂设施全炸了。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有人提出炸东西没有用,要炸石油才行,结果因为这句话直接把德国本土的煤制油也给炸了,两年期间,一家炼油厂炸了600次。德国元气大伤。

有一个最经典的故事:有一个德国将军缴获了美军俘虏的一个油包,里面装着一个蛋糕,快到圣诞节了就从美国本土运往前线。这意味着一个蛋糕美军可以不惜燃料从大西洋运到这里。所以德国将军就觉得不可能打赢,资源太丰富了。

反观日本,直到1940年美国才真正对日本实行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的金融资产,使其不能购买石油,钢铁之类,这就间接使日本对美国宣战。当时日本还有590万吨石油只能用两年,这时就向南进攻菲律宾夺取新油田,但这些油田却被英国摧毁了,必须重建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重新生产。所以1941年底,要么美国解除石油经营(日本大小炼工厂主要是美国经营),要么日本被迫向美国宣战。于是在参谋部形成两种派系,北派主张打苏联配合德国,夺取土地,南派主张往南打占领资源。因为北派是陆军,坦克兵团不是很多也就是说不费油,南派全部都是飞机海军,没油就动不了。但是北派自诺门罕战役后,关东军受到重创几乎不敢和苏联硬碰硬,于是就南进了,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珍珠港事件。日本在珍珠港事件中只知道袭击航母而忽视了最重要的石油,那可是美国花了十年时间一点一点从加州运过来的450万吨。偷袭是很成功的,这个超级大国也彻底卷入二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日本南下打的非常顺利把英国殖民地油田全部给占了,虽然这些油田需要重修,出乎意料的是几个月时间就把油田修好了,产量是130万吨但不是巅峰,巅峰产量是300万吨左右。随后1943年,在南部发现新的油田,当时日本就很嚣张,因为石油危机彻底解决了。但是无法运到本土。1942年中途岛海战上日本战败且美军恢复实力,在海上日本并不占优势。所以每次运往本土的石油大部分会被美军的潜艇袭击,击中率高达8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日本又有一个新的想法,从中国东北打到缅甸建立一个运输线,然后再从朝鲜把石油运到本土。只可惜这个计划也被打破,在此不得不提中国对抗日所做的巨大牺牲,丘吉尔曾在电报中说过,缅甸如果丧失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所有军队中,中国人算是最成功的了。防止在中东阵地的全部崩溃,改变局势的只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1944年发生人类最大规模的莱特湾海战,日本压上了全部航母力量,因为必须要有石油,只有解决石油运输问题战争才能继续。这场海战出现了一个非常印象深刻的方式,神风敢死队,这种自杀方式其实是因为飞机没有油了飞到一半就拿命撞,最后还是失败了。这次战争彻底粉碎日本航母力量。再后来就是两片蘑菇云,日本投降,二战彻底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