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是中国四大民族走廊之一,在中国疆域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辽西走廊是连接东北与关内各地联系的通道,锦州更是如同整个辽西走廊的咽喉重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锦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辽西走廊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提出要进一步突出“咽喉”的区位优势;做好辽西走廊廊道文章,推动文化建设;成立辽西走廊文化研究领导小组,以加强“辽西走廊文化”研究为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辽西走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一系列战略布局,让辽西走廊重新焕发生机。

新征程,新机遇。辽西走廊在新时代具有哪些现实意义?辽西走廊在辽宁振兴中又有何战略意义?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名誉院长、东北亚走廊研究院院长、市辽西走廊文化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崔向东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历史的地理枢纽

“辽西”,大体指医巫闾山以西、七老图山以东、燕山以北、西拉木伦河以南的区域范围,处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的交界处,是东北与中原的连接部位,域内地级市主要有承德、秦皇岛、赤峰、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其中以地处辽西走廊上的朝阳、锦州、葫芦岛、阜新为核心区域。

崔向东告诉记者,辽西走廊实际上包括两大廊道:大凌河廊道和傍海道。

大凌河廊道在红山文化时期已见雏形,商周时期成为常行之道,后世则广为沿用,在历史时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开通的京沈高铁,基本走的是大凌河廊道。傍海道位于渤海西侧海岸沿线,大体沿海岸而行。傍海道的开通分为两个时期,辽金以前,由于海浸和辽泽的阻隔,傍海道虽已出现,但并非一直畅通。辽金以后,随着汉族、契丹、女真人口的大量迁入,傍海道位逐渐提升,竭石至锦州段州县相连,民族杂居,傍海道逐渐畅通,地位日渐上升。明清时期,“辽西走廊”之傍海道战略地位空前重要。

辽西走廊也是古代东北亚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沟通边疆与内地,中国与世界,在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碰撞与交融、边疆经略与国家认同、经济交流与贸易往来、东亚文明圈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谓“历史的地理枢纽”。

这里是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场域

在多民族中国疆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中,辽西走廊作为民族大熔炉发挥着重要作用。

辽西走廊地带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现有10个民族县(市)区和40多个民族乡,分布着汉、满、蒙、锡伯、回族、朝鲜等民族,各个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辽西走廊地带成为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这里多民族和谐共处,民族团结,守望相助,共同发展,实现高度的文化与心理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点,辽西走廊提供了最好的例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东北经验,进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东北陆海新通道的“桥头堡”

崔向东介绍说,辽西走廊连接不同的地理板块和经济区域,向南连通京津冀,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向北连接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内蒙古东部,远至东北亚各国。辽西走廊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一部分,又是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先导区,也是辽宁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节点。

2021年2月,由锦州、阜新、朝阳和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赤峰、通辽六个市盟组建的“东北陆海新通道”沿线地方政府协作联盟成立,这标志着以辽西走廊为主轴的“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大幕正式拉开。同年9月,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指出,包括锦州、葫芦岛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良,是东北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区域。要将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全面开放新前沿。作为“桥头堡”的辽西走廊将迎来崭新的机遇。

这是一条重塑辽宁文化形象的“诗书之路”

这里是玉文化发祥地,以“玉”比“德”产生了君子文化;这里是轴的渊薮,孕育了辽宁工业基地的远古基因;这里有燕秦汉和明代的长城,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这里留下了箕子的足迹,传承伯夷叔齐的气节和精神;这里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是国歌的发源地……辽西文化是中华文化总根系中的直根系,代表着发达的文化本身和文明的发展方向,一直影响着中华文化的构建和走向。

崔向东提出,辽西走廊文化符号是“诗书之路”。

“我们要利用辽西走廊‘诗书之路’这一文化符号重塑辽宁文化形象,挖掘辽宁的历史文化内涵,找到辽宁文化之根。”崔向东说,“诗书之路”强调的是精神文化层面,关乎文化建设,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进程中,文化振兴必不可少,要充分利用“诗书之路”文化符号重塑辽宁文化形象,提升文化自信。

这是一条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遗产廊道”

化石文化、红山文化、三燕文化、契丹辽文化、镇山文化、佛教文化、长城文化、走廊文化……辽西走廊地带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类型丰富,是打造线性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区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推进辽西走廊申遗,首要的前提就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辽西走廊这一珍贵的文化品牌。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认真梳理辽西走廊沿线内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打破城市和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辽西走廊地带上各个城市之间的通力合作,提高对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发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增强整体合力。”崔向东建议,辽西地区在发展文化旅游时,一定要转变思路,重视“遗产廊道”开发利用,打造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如设计文明起源之旅、通往契丹之路、中朝友好燕行路之旅、长城文化游等,建设辽西旅游大环线,打造以辽西走廊为核心的既开放又闭环的线性文化旅游大格局。

“推进辽西走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锦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申遗之路虽艰苦而漫长,然而,站在“辽西走廊”“陆海通道”两大通道的地理交汇点上,锦州人有理由充满自信、昂扬进取。

图片来源:锦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