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关注过IB的人就会发现,IB课程高含金量源于超高的课程难度、课程复杂程度以及课程密集度。可以说,IB课程难,考察严,是让每个IB家庭头痛万分的问题……

校内成绩如何拿捏?

IB学生的课程设置包括三门核心课程六门具体的学科课程。 其中,三门核心课程包括:

  1. 知识理论(TOK) :超越学科边界线的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外所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反思,让它们了解主观的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专题论文(EE) :要求学生用40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一篇4000字左右的论文,初步涉足大学里将广泛运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创造、行动与服务(CAS)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能力与他人分享,例如通过参加戏剧、音乐、体育和社区服务活动来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天赋才干,学会关心和学会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3+6全局覆盖的课程模式,不少IB在读学生的反馈总结起来都是:“IA(校内评估)就有一堆论文要写,EE还要写4000字论文,TOK不止要写论文还要做Presentation,我不是我,我只是学IB的机器。” 如果只是课业繁重也就算了,最近很多学生只能线上学习、遇到问题时,线上指导的老师、云端互助的同学全都远水救不了近火。上课、查资料、写论文好像都要靠自己,孤军奋战也不知道能否拿到好成绩…… 在IBO评估内容和标准发生变化,校内评估重要性如此之高的当下,难道只一个人摸石头过河,拿未来的IB分数去赌吗?真是头秃又崩溃!

所以大家需要找合适的资源以及 + \ / linstitute4 去学习。还有免费的资料必不可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B可能不是最完美的课程,但是也绝对不会是一个令人失望的课程。

在这群大学在读,甚至已经毕业的我们都还是挺喜欢IB的,IB给我们带来的帮助不仅是在大学的学术上的,甚至是影响到未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