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

大转盘6大好礼已备好!

可提现红包、2000元体验金、京东E卡、腾讯会员卡…100%有奖!

↓点击下方,开始抽奖↓

注:以上活动的详细规则,以活动界面公布规则为准。

在种类繁多的基金产品中,固定持有期基金一方面规避了投资者频繁择时操作带来的收益损失,另一方面也给了基金经理更多灵活操作空间。不过,当固定持有期产品届满开闸,投资者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选择——

继续持有 or 赶紧收手?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不妨尝试从这4个视角来考虑这个问题。

视角一:好方向——市场长期趋势是否依旧?

今年年初以来,A股市场波动不断,但是,所谓无波动,不股市,权益市场本就带有周期性的特点,作为基金投资者,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市场的长期趋势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有,不妨将手中的基金持有时间放得更长一些。

那怎么看长期趋势呢?我们可以总结两个关键点:

1

股市整体的长期趋势有没有改变

长期而言,决定市场运行趋势的是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而决定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是科技进步。就我国而言,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明确将科技创新置于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因此,虽然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短期波动,但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

2

基金重仓行业的长期趋势有没有改变

虽然在股市中,行业轮动是常态,但总有一些方向具备确定性的长期趋势。我们常说,投资不必频繁择时,但不可不择势,这个“势”便是社会发展中长期不可阻挡的趋势。例如,双碳目标背景下,具备高景气度的新能源赛道,又如,科技创新发展下的国产替代逻辑等。

视角二:好经理——基金经理业绩与风格是否稳定?

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的掌舵手,其业绩和风格是否稳定也是投资者考量在固定期满后是否继续持有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此,我们以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桑磊总为例说明。

桑磊总作为中欧FOF管理的资深老将,证券从业年限达14年,公募管理年限3年,长期专注于资产配置,投资风格稳定,倾向于基于市场的预判和观察进行右侧操作,注重安全边际和分散配置,是一位力求通过长期持有优质资产获得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

视角三:好产品——持有期内基金业绩是否相对稳定?

在很多投资者的直观认知中,更高的波动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而风险与收益正相关,更高的波动也意味着更大的概率获得高收益,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去年中国证券报联合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年化波动率在20%-30%之间的投资者平均收益率相对较高,业绩波动过大反而可能降低投资者的收益,且使得持有体验大打折扣。

图1:成立满三年基金的历史年化波动率与客户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统计区间截止2021/3/31

视角四:好时机——到期时市场处于什么阶段?

除了从时段上考量市场趋势、基金经理风格和基金业绩稳定性之外,到期日时点也是决定是否继续持有的重要因素。我们就以当前的市场为例,如果有一只固定持有期基金近期开放,是否应该继续持有呢?

从市场整体来看,截至2022年9月9日收盘,一方面,上证综指的估值分位数位于近10年的34.96%分位,处于相对低点(来源wind),另一方面,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经济刺激政策或不断推出,A股反转趋势可能在经济拐点确认后确立,A股市场目前或已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如果当下没有较为确定的更好的投资机会,继续持有可能是更好的操作策略。

事实上,作为更注重长期投资体验的基金投资,数据研究也表明,投资者盈利水平也和持仓时长呈现正相关关系,仍然以《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为例,当投资者持仓时间在5-10年间时,盈利人数占比就已经达到了73.79%,平均收益率可达39.70%,而当持仓时长突破10年时,盈利人数占比更是高达98.41%,平均收益率则突破100%,达到了117.38%。

图2: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不同持仓时长的客户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统计区间截止2021/3/31

总结而言,基金投资讲究“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当下这个时点,如果一只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业绩稳定且基金经理风格平稳的固定持有期基金到期,继续持有或是更好的选择。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