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鲁冠球,他身上有三个被公认的标签:企业家中的“不倒翁”、浙商的“教父”、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他被称为“国家英雄式人物”;他是美国《新闻周刊》的首个中国企业家。

鲁冠球与美国《新闻周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冠球与美国《新闻周刊》

其实,还有一个标签,那就是“创业导师”,放在他身上也是再恰当不过了。纵观其一生,他都在创业:当工人;当老板;造车;造城。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一讲,他人生起初的梦想,进城当工人、吃饱饭。

鲁冠球出生于1945年,浙江省萧山县宁围乡人。年少时的鲁冠球满眼看到的都是苦难,这让他有了强烈改变命运的愿望,他的第一个梦想就是能够进城当一名工人,吃饱饭。但他这一想法刚一冒出来,就被父亲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狠狠地怼了回去。

在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家里的贫穷,鲁冠球被迫中途放弃学业。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他来到萧山县里的铁器社做了一个小学徒。

要当工人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作为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他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尽管他的学徒工作很艰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工人之路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顺畅。16岁时,三年的学徒期结束,正当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却因为农村户口被精减掉了,不得不卷铺盖走人。

既然不能进城当工人,那么就自己创造机会,到乡下去当,自己给自己当。1961年,回到家里的鲁冠球,先暂时在村里修自行车,但生意惨淡,原因是在那个年代,自行车比现在的轿车都少。

不过,细心的鲁冠球注意到,方圆十几里只有一个粮食加工点。宁围乡的人要磨米面,就得把米背到七八公里之外的镇子上,而且还得排队,非常不方便。。

鲁冠球心想,要是能在自己的村子里开一家米面加工厂,一定会很受大家欢迎,而且自己还可以赚些钱。他说服家人和亲友们,凑够了买加工设备的钱,购买了脱壳机、磨面机等设备,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米面加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面加工厂

然而,首次创业征程开始后没多久,很快就走到了尽头。他只看到了商机,忽视了政策风险。那是一个禁止私人工商业的年代,他的米面加工厂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尾巴”,所以很快便被迫关闭。

鲁冠球只好将这些机器折价后廉价出售,最后一算账,还欠下别人一大笔债。为了还清债务,他不得不变卖了自己的祖宅,成了别人眼里的“败家子”。

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鲁冠球是否会就此罢休?如果那样,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他想改变命运的渴望实在太强烈,反而越挫越勇。

1961年后,由于国家推动农业发展,各地开始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钱塘江也就开始进行围垦工程。鲁冠球在钱塘江边看着堤坝上车水马龙,却没有修车铺,便在江边摆摊做起了修车生意。

然而,好景不长,突然没什么车可修了。原因是钱塘江的工程是有时间的,等工程一结束,车辆和人流一下子就冷清了。

鲁冠球当初选择开修理铺的时候,只是凭感觉来判断,这是一笔很好的生意,并没有预见另一个风险,那就是市场风险。随着生意每况愈下,第二次创业走到尽头,他不得不再次收起工具回家。况且第一次的风险依然存在,那个年代,不允许搞私人工商业。

但是,时代很快开始眷顾这个不肯认输的小伙子。没过多久,他又发现了“农业大生产”带来的商机,那时,铁锹、镰刀都成了抢手货,农机具坏了也没有地方修理。

经过前二次打击后,鲁冠球没有气馁,但也不再冒进。他清点了一下自己的财产,上交给了大队,然后领回来一块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他找来几个伙伴,在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理农机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冠球在学徒时的技艺发挥了出来。他做出的产品品质优良,加上市场需求较大,生意十分红火。不久后,粮食加工厂倒闭后的债务,他就逐渐还清了。

铁匠铺虽然生意很好,但风险仍然存在。资产归公后,不等于是集体企业了。他们搞的铁匠铺还属于私营,如果不想办法,迟早有一天,这个铺子会像最初的粮食加工厂一样,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

很快,他的机会就来了。那时,“农学大寨”浪潮在全国兴起。萧山县如何学习呢?就是“社社实行机械化,农机维修不出社”。这样,人民公社就得拥有一家自己的农机厂,为当地的农业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9年的一天,一位在公社当干部的邻居告诉他:宁围公社想要办农机厂,却苦于无技术无设备,不具备办厂的条件。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鲁冠球马上打了报告,提出由自己来创办农机厂,双方不谋而合。

1969年7月,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挂牌,鲁冠球加入了人民公社。24岁的他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当,把4000多块钱全投到了厂里,将自己的命运押在了这个工厂上。后来他把这一年,作为自己真正创业开始之年。

鲁冠球认为,有了这顶“红帽子”,他就可以避开“资本主义尾巴”的嫌疑,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次他把农机厂的产品放在了犁刀,这个紧俏的农具上。几年干铁匠铺的经历,他深知质量的重要性,所以他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有着严格的要求。

犁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犁刀

凭着过硬的质量和工艺精湛,他的产品很快就占领了萧山县。这增加了他的信心,他想开拓更大的市场,那就是杭州市。

然而,他主动上门推销时,因为他没有经销指标,被杭州农机公司拒绝了。那是严格按计划办事的年月,有指定的国营厂家供应,况且他们是乡镇企业。

他对自己的产品很自信,相信是金子肯定会发光的。在磨了几次无果后,好说歹说留了一批犁刀在杭州农机公司,即使不用,也放在那里。

精明的鲁冠球回去后,也没有闲着。既然犁刀的销售受到限制,那么他可以为周边公社的农具提供配套生产,如饲料机上的榔头、打板,拖拉机上的尾轮叉,柴油机上的油嘴,要什么做什么。不但要让农机修配厂活下来,还要活得好。

很快,机会再次垂青了这个小伙子。农忙时,指定的那家工厂出了问题,供应不上。情急之下,他留下的那批犁刀经过试用,质量非常之好。

就这样,他的犁刀被杭州农机公司全部包销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还奇迹般地进入了国家计划。

这在那时制约着同样身份企业的发展,有了这个条件,他的厂子一下子迎来了突破性发展。后来,他的厂子生产的小农具不仅在杭州,而且在浙江省都有了知名度。

到了1979年,规模不断扩大,鲁冠球的工厂竟已有400多人,年产值300余万元。产品也不仅限于生产简单的农具,而是生产汽车、拖拉机用的万向节,而且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钱潮”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生产万向节,鲁冠球后来解释道:“做工厂不能有什么就做什么,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小而专、小而精。”如果他从1978年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应该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几个人。

鲁冠球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晚上7点准时看《新闻联播》,然后是《焦点访谈》,9点继续读书看报,这是鲁冠球常年保持的习惯。

1980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今后只把精力放到一个产品,那就是汽车的易耗零配件“万向节”上。同时,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年适逢经济调整,机械行业供过于求,鲁冠球毅然放弃好不容易挤进的计划包销,直接面向市场自主营销。

他组织精干人员,兴冲冲地背着产品参加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结果,被人轰了出来。因为除了国营工厂,别的企业都“一律不得入内”。

以鲁冠球坚韧的性格,当然不会就此甘心。他用起了老祖宗最简单的市场模式,把带来的产品在会场外摆地摊销售,并且决定价格低于国营工厂20%,意欲薄利多销。结果这批货大受欢迎,不但带来的产品很快就卖掉了,而且还吸引了大量意向客户。“钱潮”牌万向节打开了国内市场。

鲁冠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冠球

也许是好事多磨,就看你怎么转化。不久后,鲁冠球接到客户投诉质量问题。他当即组织30个人去全国各地调查,结果从全国背回来3万多套万向节。

他当众把收回的万向节当作废品卖掉,以此警醒全体员工的质量观念。工厂因此蒙受43万元的损失,这在当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令人震撼的事件比海尔张瑞敏砸冰箱还早两年。

随后,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要从56家万向节生产厂中,要挑选3家作为国家定点企业。这56家万向节生产厂,除了他的工厂,其余都是国营企业。他的工厂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这个评选,不过鲁冠球却通过各种渠道,硬是让北京的专家评审组把他的工厂列入了参评的对象。

最终,他把“严”字放在首位,下大力气、下大本钱进行质量管理,最终以国内同类企业最高的成绩通过了审批,成为三个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这次定点的确定对于鲁冠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让他的这家“身份低微”的工厂得到了主流厂商的认同。在随后的几年,他靠着自己在经营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不断地创造奇迹,使“钱潮”牌万向节一步步地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鲁冠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冠球

1985年,美国的《商业周刊》就以《中国新时代的英雄》为题报道了鲁冠球和他的万向节厂,这是鲁冠球第一次出现在海外新闻媒体上。

1986年,他被中国权威媒体以《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为题进行了长篇报道。让他成了一名全国闻名的新闻人物。也就从这一年起才有了“乡镇企业”和“农民企业家”的称呼。

这篇报道还提到:他还把乡里尚未安排的108名复员军人都招进厂里,全乡每十个人就有一个在他的工厂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在这一年,他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对他的介绍是:鲁冠球,杭州万向节厂厂长,他将一个小小的乡镇工厂打造成了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抗衡的企业,并将其产品推向美国。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这样说道: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标志。把这句话用在鲁冠球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年,他的父亲骂他“当工人”这一梦想是痴人说梦时,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何只是工人。未来的某一天,美国《商业周刊》称其儿子为“中国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之一”,而且其儿子一手打造了千亿级跨国企业集团—万向帝国,是中国起身最早,活得最久,事业做得生龙活虎的传奇企业家!

万向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向集团

鲁冠球语录

●沉住气,悄悄干。
●你先干出来,让别人看得见摸得着,就什么都有了。
●从穷字里逼出来,从田字里跳出来,从卡字里冲出来,从干字里站起来。
●凡事量力而行,不做不能做的事,不做做不好的事。
●我们要靠实力取胜,一切都是干出来的。
●我看过《拿破仑传》,他说我之所以打胜仗,是因为我比敌人早到了5分钟。
●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死死抓住这个篮子。
●很多人总看着别人好,最后种了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
●做工厂不能有什么就做什么,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小而专、小而精。
●既要控制风险,也要大踏步前进。
●搞企业,阿拉伯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出一流的产品,创一流的企业,关键是什么?是人。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很难找到规律的,许多时候它都与机遇有关。但失败是有规律的,那就是超越了自己的能力。
●创业不是捡钱,是一分付出一分回报的交易。你要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分钱,努力赚得第一桶金。有了第一桶金,你的事业才有更上一个平台的可能。
●我总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猪八戒、沙和尚,即使有孙悟空的通天本领,唐僧也还是难以完成取经任务。
●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只要你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件事情,当别人一周工作5天,而你365天都不休息,别人在过年初一,而你还在接着干,那么你一定能成功。
●华为为什么现在这么好?任正非有紧迫的危机感,我也是。我晚上做梦,梦见企业破产,一下从床上跳起来。你没有这个紧迫感是不行的。
●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
●我虽然普通话都不会讲,但我能吃苦、肯干,到现在也没有停止学习
●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

鲁冠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冠球

注:文中图片仅作示意

大家好!我是历史元素,叙述人物故事,分享交流感悟!欢迎点赞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