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类是进化最完美的动物,但其实人体有很多器官是没用的,有些器官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比如掌长肌、体毛等;有些器官则只是退化后残留的痕迹,比如尾骨;而有些器官甚至都不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比如男性的乳头。

其实人身上“无用”的器官不少于20个,少数人身上的这些器官甚至已经消失,这些器官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甚至直接切除都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5种比较熟悉的器官:鼻窦、掌长肌、第五脚趾、体毛和阑尾,来看一看这些“无用”的器官是不是真的毫无用处,到底能不能直接切除?

1、鼻窦:决定容貌的空腔

提起鼻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鼻窦炎,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患者经常流出发青的黏稠鼻涕,会感到严重鼻塞,甚至出现头晕脑胀等症状。为了解决鼻窦炎带来的困扰,患者需要将鼻窦中的脓液抽出,可以说鼻窦是个令人厌恶的器官。

那么鼻窦这个器官到底是因何而存在的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鼻窦是由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四个空腔构成的,鼻窦的形状因人而异,内部有狭窄的通孔与鼻腔连通。

在人类还是无法直立行走的动物时,嗅觉十分灵敏,拥有很大的鼻腔,鼻腔四周的多块鼻骨之间形成了一个与鼻腔连通的空腔,也就是鼻窦,那个时候的鼻窦是个嗅觉辅助器官。

但经过漫长的进化之后,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懂得用语言传递信息,再加上人类收集信息主要通过视觉,那么嗅觉的重要性就逐渐降低了,负责接收猎物气味的嗅觉器官也随之逐渐退化。

你可能会说鼻子是用来闻气味的,但现代人类的鼻腔最主要的作用其实是呼吸,而嗅觉的功能并不发达,也不需要太灵敏。那么过去起辅助作用的鼻窦,其原有功能已经完全退化,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在辅助嗅觉方面)。

那么现代人的鼻窦是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鼻窦与鼻腔的表面都覆盖着一层长有毛发的黏膜,可以用来清除灰尘和微生物。

其次,鼻窦可以在头部受到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并且能减轻头骨的重量、扩大头骨的面积。

另外,如果人类的头部没有了鼻窦,那么各个器官的大小、形状将变得不协调,相互之间出现空缺。

鼻窦作为一个含有空气的间隔区,在调整头盖骨和头部的形状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鼻窦的发达程度与容貌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甚至可以说鼻窦决定了一个人的容貌是否出众。

2、掌长肌:移植专用的肌肉

2、掌长肌:移植专用的肌肉

把手掌向手臂内侧弯曲,将拇指靠近小指,你会发现手腕正中间会有一条或者多条细细的“筋”,之所以“筋”字加个引号,是因为这并不是真的筋,而是肌肉,这就是掌长肌。

掌长肌与控制手掌第二至第五指关节屈曲以及手掌关节屈曲的指深屈肌是一对小伙伴。当我们握住一个球时,就需要掌长肌和指深屈肌共同完成,掌长肌主要负责为手腕活动提供支撑。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掌长肌。

那么那些没有掌长肌的人,是不是就握不住球了?当然不是。实际上,掌长肌是一块已经退化了的肌肉,对现代人而言已经几乎没有用处,而且原先由它负责的动作,已经由同样位于手臂内侧、延伸到手肘部位的桡侧腕屈肌等肌肉代替了。

掌长肌原本的作用是当人类还在树上的时候,在手掌攀援树枝时为手腕提供支撑,所以现在依然在树上生活的长臂猿、猩猩等灵长类动物,都还有一条长长的、十分发达的掌长肌。而已经不在树上生活的大猩猩,有85%是没有掌长肌的。

那么对于人类而言,掌长肌几乎毫无用处。你可能会说掌长肌与握力的大小有关,但事实上两者并无关联,因为手掌的握力是由指深屈肌的整体作用产生的,那些没有掌长肌的人,握力也不比有掌长肌的人小。

不过掌长肌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存在对于攀登、攀岩等攀爬运动员来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攀岩过程中,运动员利用的是前臂屈肌群的力量,但在用手指抓住为数不多的凸起物,再灵活旋转手腕以使身体向上攀登时,掌长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掌长肌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鼻尖部位的塑形以及上颌肿瘤摘除后缺损部位的整形。原本已经变得可有可无的掌长肌,现在却成了能够发挥极大作用的移植专用器官。

3、第五脚趾:不被感知的存在

3、第五脚趾:不被感知的存在

你有没有感觉自己的第五根脚趾特别容易被碰到,那种疼痛简直不要再酸爽。其实这并非错觉,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感受。

我们人体内存在一种固有的感觉,可以感知自己眼下所处的位置以及身体活动的状态,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在不知不觉间调节人体平衡状态,控制身体的动作。

但是我们自身感知到的脚掌的尺寸比实际尺寸在宽度上要小10%、长度上小10~15毫米,相当于1~2个脚趾的大小。也就是说,我们的固有感觉无法正确地感知小脚趾的位置。那么小脚趾经常被撞到,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小脚趾也是个退化的器官,灵长类的脚趾非常灵活,可以像手一样攀爬,脚趾的长度也比人类长得多。但是人类从树上下来之后,脚趾攀爬的功能就逐渐退化,而且即便是现在,小脚趾还有继续退化的趋势。

一般情况下,人类的小脚趾由3块趾骨构成,但在欧美国家,有超过35%的人的小脚趾由两块趾骨构成。人类的脚掌与猴子十分相似,但是猴子的脚趾全部由三块趾骨构成。也就是说,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脚掌上的小趾正在逐渐消失。

那么这根小脚趾到底还有没有用呢?可不可以不要它?答案是不能。

比如我们在奔跑的时候,脚掌着地时,需要从拇指到小指的所有脚趾按照顺序抓紧地面,才能保证着地姿势的稳定,因此田径运动员会专门训练脚趾的力量。

此外,虽然脚趾的作用不多,但在遇到意外失去小脚趾后,身体的微妙平衡会被打破,伤者想要笔直地走路变得困难。所以这根不被感知的第五脚趾,在维持身体平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体毛:表达情绪的器官

4、体毛:表达情绪的器官

如果我说人体身上的体毛毫无用处,恐怕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有人会说体毛是用来排汗的,没有汗毛会很难受。但我要说的是,即便没有体毛,身体的排汗功能也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因为汗是通过汗腺排出的,是汗毛孔而不是汗毛。

其实汗毛原先的主要作用是御寒,当人类还在树上生活的时候,活动量相对较少,身上布满了像动物一样的毛发。当人类从树上下来,并学会直立行走之后,活动量逐渐增大,那么厚厚的体毛显然会让身体的热量难以扩散。

为了防止大脑过热,直立行走的人类需要将不利于降低体温的体毛褪去,增加体表汗腺的数量,通过大量出汗达到散热的效果。

从动物的特征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生活在冰河时期的猛犸象身上长满了长毛,而生活在炎热地区的大型哺乳动物大象则为了防止体温过高而褪去了体毛。

研究表明,人类祖先的体毛退化是从160万年前开始的,裸露部位的毛发中只有头发保留了下来,用于保护头部不受强烈的紫外线的照射。那些没有头发的人,在炎热的天气里更容易患上热射病。

那么现在人类的体毛还有没有用处呢?说实话,除了美观之外,现在人类的体毛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动物的毛发除了用来保暖御寒之外,还可以配合立毛肌来表达情绪,比如猫咪发怒时会炸毛,这让它们的体型看起来更加庞大,具有威慑对手的作用。而人类的体毛褪去后,反而可以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喜怒哀乐。试想一下,如果人的脸上长满了长毛,你恐怕很难判断他的情绪。

5、阑尾:令人烦恼的器官

相信很多读者都听说过这样的观点:阑尾这个器官没有一点用处,可一旦发炎就让人痛苦不堪,干脆早早地切掉,以除后患。那么这种观点究竟对不对呢?切掉阑尾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影响?请接着往下看。

在大肠与小肠连接部有一个囊状器官,这个器官就是盲肠,而在盲肠上又连接着一段长约5~6厘米的细长器官,这就是阑尾。

草食性动物的盲肠体积较大,因为它们需要将吃下的植物中的纤维素分解后吸收营养物质,这个过程需要微生物的参与。而盲肠以及末端的阑尾,就是储存这些微生物的器官。

而现在人类不吃草,对参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求没那么大,那么也就不需要盲肠和阑尾这个组合体来参与食物消化,这是过去人们认为阑尾无用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人们患上阑尾炎之后,会采取将其直接切除的治疗方案。有些甚至在婴儿刚出不久,就把阑尾切除,以免将来受阑尾炎的折磨。

不过随着人们对盲肠和阑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阑尾并非毫无用处,而且恰恰相反,阑尾的存在对于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的肠道内有100多种微生物群,数量多达几亿,这些常驻菌群相互之间保持着平衡,能够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繁殖,调节肠道内的环境。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腹泻、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而盲肠和阑尾的存在,就起到了调节菌群平衡的作用。如果肠道内的恶性菌群大量繁殖,那么阑尾就可以为正常菌群提供一个暂时性的避难场所。

因此人们认为没必要存在的盲肠、阑尾,实际上在培育肠内有益菌群、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结束语

6、结束语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很多原本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器官,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而逐渐退化甚至消失。但是这些不起眼,甚至被人们认为无用的器官,依然在发挥着某些作用。你可能感受不到它们存在的意义,可一旦失去,你就会觉得很不舒服,甚至整个生活都感觉不对劲。

你还知道哪些被认为“无用”,却依然发挥着某些作用的器官,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