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小禾
“不行,我不能多吃,最近血脂有点高。”中秋赏月,月饼成了应景的点缀。曾经争食的美味,如今也只是浅尝即止。
是月饼制作的味道退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反倒是制作的材料更加齐全,味道更加香美,造型更加独特。让人一看就能勾起食欲。
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吃进胃的食物远远超过消化的速度,堆积起来的脂肪时时提醒我们生活的富足。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饮食不仅可以促进美味品鉴能力的提高,更是历朝历代社会发展的见证。
这本《古人吃饭那些事儿》是一部深入解读古人饮食生活的图书。作者龙丘雪以生动有趣的文字介绍了中国“吃文化”的发展,结合历史典故,独特风味的名吃,折射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地域的社会生活形态与时代风貌。
龙丘雪作为一名毕业于慕尼黑大学汉学系的文学博士,离开本土,以远观的角度来观看社会的发展,更加清晰地再现历史的脉络。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往往是从一道美食的记忆开始。
01吃的改进,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说到吃,不由得想起茹毛饮血这个词。
《礼记·礼运》中记载原始人因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场景。想象一下,就让人毛骨悚然。
自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学会了对火的使用和掌控,也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了文明社会。
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由起初的“燔、炙、炮”,继而“煮、蒸”,到最后添加佐料,制成各种美味,使人类逐步脱离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建立精神文明。
然而,有的人为了私利,不惜违背人性。大家耳熟能详的易牙"杀子以适君",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丧失了人性。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齐桓公被美味迷失了眼睛,把易牙的残忍当成了对他的忠诚,导致了齐国内乱的局面,他自己被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
02吃得好坏,能看出时代的繁荣
秦汉时期,为了节省粮食,人们被迫一天只吃两餐。不像现在的人们,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减掉多余的脂肪,自愿地减少饮食。
随着社会的稳定,农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天吃三顿饭开始流行起来。至两宋时期,三餐制已经基本普及。
老百姓的碗里有饭,桌上有菜,丰富了,说明了这个朝代的繁荣。因为只有百姓富裕了,才真正吃得起一日三餐,更别说,加个小餐,吃个夜宵了。
到了清代,满汉全席首次出现在康熙时期的祭孔宴席上,把菜肴的丰盛推向了高潮。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
0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饮食有很大的区别。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多以面食为主食。
菜肴的特征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乐于质高量小;西北人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肉品种的菜肴;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品,菜量比较大,吃饱吃好为主。
饮食习惯的差异也决定了当地人的性格特征。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有故乡的烙印。
04了解古人的饮食,看这本书就够了
如同浩瀚的大海只取了一瓢来饮。龙丘雪在这本《古人吃饭那些事儿》里,不仅讲了古人的饮食特点,还有先秦时期的食器,古人宴会的讲究,唐代的异域美食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各种配图,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满足了读者对古人饮食生活的全部好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