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红庙街小学 苏丽萍 孙岿然

小学道德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规划、系统地对儿童思想品德才能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主要包括了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等内容。小学是儿童道德实践的主阵地,德育应与各科教学有效融合。

课堂上言传身教,培养道德品质。言传不及身教。老师的素质是对受教育者无形的教育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反之,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良好品质尤为重要。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教学和教育渗透工作是相互促进的,树立科科有道德教学、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并坚持在各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品德渗透。班主任可充分利用班级晨检以及教学等活动,实时给孩子讲授德育课; 数学课程中可借助应用题的分析,对中小学生开展德育; 英语则可以课程中的政治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人文教育。学科老师还应进一步发掘课程中的道德要素,并渗透学生行为习惯、传统美德、爱国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重视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最近几年的一个新项目,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网络咨询室,为每名学生设立心理档案,尤其是特殊人群档案;对某些学生提供特别帮助,有效地培育他们的正确行为,从而养成正确的理念和价值理念,并引导他们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辨是非,使他们养成正确的生产习惯和劳动能力。

教学无小事,处处都有德育。在让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须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以促使他们形成端正的求学目的和认真努力的求学心态,让他们有意识地将个人学业和国家的前途、社会主义事业等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