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可以在树上睡觉,在水上睡觉,甚至在空中边飞边睡觉,但它们却很少回到鸟窝里睡觉。
很多人对鸟窝都有误解,认为它是鸟的家,是鸟觅食一天后累了休息的场所。但事实上,鸟窝并非鸟的家,而是专门用来孵化和育雏的临时住所,从大杜鹃的繁殖习性上就可以知道这一点。
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巢寄生习性的鸟类超过100种,大杜鹃就是其中一种,它们从不筑鸟窝,即便是在繁殖期,也不为鸟蛋和雏鸟准备栖息之所。
大杜鹃会选择适合寄生的鸟,趁对方外出觅食的时候,在30秒之内将鸟蛋产在对方的窝里。宿主鸟难以分辨出大杜鹃的卵,会将其与自己的卵一同孵化。大杜鹃的卵孵化期比较短,雏鸟出壳后,会把鸟窝里其他的卵推出巢穴,之后将其一直抚养长大。
所以说,并非所有鸟类都要筑巢,而且鸟类筑巢完全是为了繁衍后代。那么既然如此,鸟类为什么不把舒适的鸟窝当成家呢?遇到下大雨天气时,鸟类又会躲到哪里避雨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1、鸟类为什么不把鸟窝当成家?
在世界范围内,鸟的种类超过了10000种,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性,所筑鸟巢也都不一样,鸟巢大小、形状、筑巢位置以及使用材料等千差万别。
有的鸟将窝筑在树枝上,开口向上,像个碗似的,这是人们印象中最常见的鸟窝;有的则把树干凿一个洞,在里面铺上干草、绒毛等细软之物,比如啄木鸟等。
有的鸟窝非常精致,像个编织球一样吊在树枝上,比如黄鹂、太阳鸟的鸟窝;有的鸟窝则非常粗狂,比如老鹰等猛禽,它们把鸟巢筑在悬崖峭壁上,或者在大树之上搭建一个很大的平台,重量可达1吨,真是个大别墅。
但不管是哪种鸟窝,其作用都是为鸟蛋和雏鸟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之所,等雏鸟长大能飞之后,鸟爸鸟妈就会带着小鸟飞翔,放弃鸟巢。
那么鸟类为什么不把鸟窝作为固定的栖息场所呢?这其实跟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
大部分鸟类觅食的范围都很大,它们需要到处飞来飞去,寻找任何可能有食物的地方,有些甚至会飞向很远的地方。
如果鸟类把鸟窝当成固定的休息场所,那么每当捕食结束需要休息时,就要飞回鸟窝,这会消耗它们大量的能量,还不如随遇而安,四处漂泊,飞到哪儿、吃到哪儿,就睡到哪儿。
另外,鸟类睡觉时也不需要鸟窝。鸟类通常以“单半球”睡眠的方式来休息,即一半大脑睡觉,而另一半大脑保持清醒。
这种睡眠方式不仅可以让鸟类在遇到危险时迅速清醒,还可以让鸟类在行走甚至飞行时,一边活动一边睡觉。而且鸟类的脚部结构特殊,即便是在睡着的状态下,依旧可以抓紧树枝。
所以说,鸟类一方面具备随时随地可以睡觉的特殊结构,一方面有四处漂泊、到处觅食的需求,那么它们就不需要也不想被一个鸟窝束缚。
2、鸟类在哪里躲雨?
既然鸟类不把鸟窝当成家,而且大部分鸟窝都比较粗糙、开口向上,几乎起不到遮风避雨的效果,那么它们去哪里躲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避雨场所:
1、自然环境中可避雨之处
除了麻雀、喜鹊等少数喜欢生活在人类环境周围外,大部分鸟类都生活在野外。那么生活在野外的鸟类通常会选择自然形成的避雨场所,比如树叶下、石缝中、各种洞穴、草丛里等等,凡是能遮风挡雨的地方,都能成为鸟类避雨的场所。
2、人类建筑物可避雨之处
相信很多人在自家阳台或者窗外看见过鸟类停留的情景,尤其是下雨天的时候,一些鸟类会选择屋檐、阳台、窗外等建筑物旁躲雨。一些老旧的房子、少有人去的建筑物、灯塔、桥下等等,都能为鸟类提供避雨场所。
3、躲无可躲,直面风雨
有些鸟类生活在开阔的草原或者平原地带,树木稀少、建筑物也没有,那么遇到下雨天时,它们只能硬扛,没有地方躲雨。而且大部分处在繁殖季的鸟类,下雨天都会第一时间飞回巢穴,目的不是为了躲雨,而是为了保护鸟蛋或者雏鸟不被雨淋。
所以在下雨天气,大部分鸟类会寻找各种自然的或者人工建造的各种能躲雨的地方,来躲避狂风暴雨的袭击,如果是在无处可避,那么就直面风雨。
3、被大雨淋了怎么办?
人被大雨淋了会冷、会感冒生病、严重的甚至会失温,鸟类被雨淋了同样会面对类似的问题,不过它们有自己的一套机制来对抗大雨可能带来的后果。
首先,鸟类身上覆盖着排列整齐、紧密错综的羽毛,而且羽毛通常有三层,我们能直接看到的最外侧的羽毛是正羽,再往里有一层半绒羽,而紧贴皮肤的是绒羽,三层羽毛可以为鸟类挡风御寒。
不仅如此,鸟类的正羽既有一定的防水性,水沾到上面会快速滑落,不会轻易渗进去,如果你经常观察鸟类的行为,会发现它们喜欢用嘴巴梳理羽毛。这不仅仅是在整了羽毛,更是为了增加羽毛的防水性,它们会从尾巴上的脂腺中挤出油脂,涂抹在羽毛上。
其次,如果雨下得比较大,鸟儿身上沾上了雨水,那么它们还会通过各种方式把水弄下来,比如甩动身体,或者把头向上扬起,让水顺着身体流下来。还有些鸟类在直面大雨时,会逆风方向飞行,让风把身上的水吹掉。
再者,鸟类在应对雨水可能带来的失温问题也有绝招。一般来说,动物身上的体毛具有保暖御寒的作用,但身体的热量会从毛发较少的部位或者裸露部位流失,从而导致体温下降,甚至造成失温。
鸟类的脚部没有生长羽毛,是直接裸露在外的,但是它们脚部的特殊结构却可以阻止热量流失。当鸟类的动脉血从身体流向脚部时,会与回流的静脉血产生热量交换,这让它们的脚部始终是冰凉的,与外界环境没有温差,也就不会流失太多热量。
而回流的静脉血吸收了动脉血传递过来的热量,那么静脉血流到身体后,也不需要靠身体传递热量来升温。这种特殊的结构让鸟类因脚部裸露而流失的热量非常少。
所以说,当一些鸟类不得不面对大雨时,身体的特殊构造能让它们抵挡雨水,并减少雨水带来的热量流失问题。也就是说,鸟类淋点雨根本就没事儿。
当然了,如果遇到特大暴雨或者十分恶劣的天气,那么没有地方避雨的鸟类只能自求多福,相信很多读者在狂风暴雨的天气过后,在地上见到掉下来的鸟窝。
4、结束语
鸟类睡觉的方式十分特殊,它们的大脑可以轮流休息,站在树上、浮在水面,甚至飞在空中,都可以边睡边活动。
而且它们累了也不会回鸟窝休息,而是随遇而安,这才有利于鸟类到处觅食,节约体能。至于鸟窝,其实是它们在繁殖季为了孵卵和育雏而打造的,成鸟可以直面风雨,但鸟蛋和雏鸟需要一个安全的鸟窝。
下雨天,处在繁殖季的鸟会迅速飞回鸟窝,它们要保护鸟蛋和雏鸟;而非繁殖季的鸟,则飞往任何可以避雨的地方躲雨;实在躲无可躲,就直面风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