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开东 王开东 2022-09-15 00:01 发表于江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氓大亨杜月笙虽然斗大字识不了一筐,但他喜欢看戏。在这些折子戏里,杜老板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有趣的是,杜老板还能推陈出新,把人做到了极致,最终成为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杜老板有一个著名的“夜壶理论”。他说:“不是政府人士,永远不要去做政府的吹鼓手。因为吹鼓手在政府眼里永远只值一个夜壶铜钿。尿急了拿出来用一下,用完了将夜壶放到最角落地方。你吹得越起劲,不仅公众看不起你,政府更看不起你,所以吹鼓手都没有好下场。”这是杜老板经过了人生惨淡之后得出的结论,确属不刊之论。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想到了少数学校家委会。

最近有关家委会的一则新闻,让很多人颇为震惊。

人民网留言板消息。有网友8月12日留言称,孩子所在班级收取班费每人2000元,一个班级40人就是8万元。家长质疑为何一学期需收取这么多班费学校用在了何处。

随着家长们的质疑声越来越多,9月6日,当地市政府办公室作出回应:“班级每人收费2000元情况属实。高二(14)班共42名同学,2022年7月16日收取班费84000元。此项费用由班级家委会征得全体家长同意,代收代支,是为了方便家长,减少琐碎费用缴纳次数,集中一次性缴纳的班级代管经费,此项费用收支均不经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此次费用主要用于班级的教材缴费、学习及活动开支:学生的学习工具,学习奖品,学生体检,急救药箱,清洁工具,室内墙窗及班级花草等各项设施布置,班级班徽班旗制作,传统佳节班级活动、班级拓展等各项活动;学生自备学科的作业资料以及练习复印资料费,及教材补交费等。

例如,自愿征订学科作业资料费等34090.5元,学校春季补缴教材统一收费2636.34元,班级必需品等物品5261.6元,现结余42011.56元。”

这段回应产生了极大的争议,关于家委会,至少有几个方面需注意。

一是家委会是否代表所有家长。如果代表了所有家长,怎么会有家长举报?这证明了一些家长是被代表,敢怒不敢言,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消极抵制。

二是国家三令五申,严禁搭车收费。这是要切实减轻家长负担,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家委会凭什么搭车收费?教材费不是已经在学杂费里了吗?为什么还要通过班费支出?教室的墙窗,国家不是有维修基金,为什么也要班费支出?学校不是有医务室吗?为何班级的急救药箱要这么多钱?

三是这些收费谁规定的?其真实用途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钱要被家委会掌控?这个掌控是否为了避开国家收费的真空?

不妨研究一下家委会的由来。

2012年教育部提出要求,要成立家委会。《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

这是教育部要求成立家委会的初衷。家委会具有相当大的权力,类似于单位里的工会组织,也类似于小区里的业委会。家委会的重要职责,应是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以维护学生的权利,构建平等的家校关系。家委会应该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协同育人的纽带、廉洁自律的航标。

但现在少数家委会陷入了一个误区。这个误区的陷入,既有学校的强势干预,又有家委的主动迎合,最终使得家委会成为了一种工具和摆设。大多数家委会是好的,好的家委会应该三不做。

一是家委会不能成为传声筒。

很多家委会不是家长们选出来的,而是学校任命。被学校任命的家委会成员,一般非富即贵。这些人手眼通天,能耐很大,他们都愿意为学校做事,进而获得学校领导的赏识。

这样的家委会大多作为传声筒,帮助学校出面做一些学校不方便做的事。

比如国家严禁节假日补课。家委会出面,动员所有家长签字画押,让孩子们到学校“自主”学习。学校资源节假日孩子要使用,当然应该开放。要不要安排老师来辅导答疑,当然也应该安排。最后自主学习,名正言顺地变成自主补课了。

再比如国家严禁高考宣传。这时候家委会作用又出来了。学校会妥善整理好文案,家委会则以贺信的方式,热烈祝贺学校办学取得重大突破,高考取得了惊人成绩,勇攀历史高峰云云。即便有些水分,因为是家委会侧身其外,夸大其词,自然也情有可原。很多人就会钻这样的空子,家委会也愿意被钻空子,只要学校把他们的孩子安排好,一切都没有问题。中国的家长真伟大。

二是家委会不能成为白手套。

白手套的词义非常丰富。如果“手”很脏,自然无法见人,如果戴上一个“白”手套,别人不仅无法发现手很脏,还因为白手套的暗示,觉得这个“手”被保护得很好,应该很干净。所以,从事某些见不得人的事,通常必须寻找“合理”的“白手套”来加以掩饰,从事这种掩饰工作的个人、单位、组织等等,都可以称之为“白手套”。

学校现在被严格限制收费,凡收费都要公示,都要获得批准和许可。这时候家委会就作为白手套出现了。如组织学生各种募捐,向学生家长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或者集资给老师买礼物等。有时还要组织家长当义工、为学校拓宽办学资源,学校搞不定的事情,一般也交给家委会。毕竟家委会里面藏龙卧虎,能量巨大。

但问题是,为什么要家委会做这些事?

比如收取高额班费,家委会毕竟也是家长,当然没有学校老师那么清楚,由班级直接收取班费再合适不过。班主任完全可以让班干部进行班费管理,这也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只需要将支出记录明细化,在学期末进行必要的公示即可。

正常情况下,家委会应独立运行,而不是按校方指令办事,所有家长做什么,都要基于家长自主、自愿,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家委会都是强制办事,让大量家长被代言而不敢言。

比如这次天价班费,最终学校毫无责任。全部都是家委会收费管理,直接把锅甩给了家委会。这也是家委会充当“白手套”的尴尬,收钱时就是学校的“好帮手”,引发舆论了就成了“背锅侠”。

三是家委会不能成为太上皇。

伴随着家委会为学校冲锋陷阵,指哪打哪,既做传声筒,也做白手套,但他们绝不肯做杜月笙所说的夜壶。夜壶是需要时使用,使用后毫无价值,就会直接被丢弃。家委会被用过之后,还有一种默契的利益交换在内,否则家委会是绝不肯答应的。

一般来说,家委会对学校的基本诉求是,让孩子获得更好的资源配置。比如给孩子谋求更好的班级、更好的师资、更好的座位等等。也包括获得学生会和班级更多的职位磨炼。更重要的是,一些家委会还谋求让孩子获得省市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等荣誉,以及代表学校参赛等宝贵的名额等。

事实上这样的家委会与学校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完全违背了当初设立家委会的初衷。这次就是如此,学校在没有真正征得家长普遍同意的情况下,放任家委会收取这么高额的费用,渲染教育焦虑,违背“双减”初衷,大为不妥。事后有关部门反复辩解,也是越抹越黑。

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厘清各方的责任,给家长一个公正满意的答复。也希望各地各校规范家委会,使得家委会回到原先设定的初心。不说家校合作,协作育人,至少不能助纣为虐,沆瀣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