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

EPONIC自动化植物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PONIC自动化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吸收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Eponic自动植物工厂—人工光照明系统&栽培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ponic自动植物工厂—人工光照明系统&栽培盘

植物工厂(plant factory)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₂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机械传动、材料科学、设施园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集成创新、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生产方式。

Eponic自动植物工厂—智能AGV物流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ponic自动植物工厂—智能AGV物流车

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 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试验用植物工厂种植小麦,全生育期不到2月,一年可收获4-5次。20世纪60年代初次进行植物工厂的试验,并开始推广。1964年奥地利开始试验一种塔式植物工厂(高30米、面积5000平方米)。该国鲁斯纳植物工厂公司的塔式植物工厂已在北欧、俄罗斯、中东国家采用。奥地利的一家番茄工厂,工作人员仅30人,平均日产番茄 13.7吨,生产 1公斤番茄耗电 9-10kw.h,成本只有露地的60%。1971年丹麦也建成了绿叶菜工厂,快速生产独行菜、鸭儿芹、莴苣等。1974年日本建成一座电子计算机调控的花卉蔬菜工厂,该厂由1栋2层的楼房(830平方米)和两栋栽培温室(每栋800平方米)构成,在一年内生产两茬金香、两茬垄民花、一茬番茄,做到周年生产。至1998年,日本已有用于研究展示、生产的植物工厂近四十个,其中生产用植物工厂17个。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发了利用嵌入式网络式环境控制的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

Eponic自动植物工厂—层间搬运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ponic自动植物工厂—层间搬运系统

植物工厂,这种脑洞大开的想法最早出现于丹麦,而真正发扬光大的是日本人。日本是拥有全世界最多植物工厂的国家,也是全世界植物工厂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耕地稀缺、人口密度很高,因此日本政府对农业科技、生物技术,以及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领域十分重视。东芝、富士通、松下、夏普等日本科技巨头扎堆建设植物工厂,希望在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分羹。

Eponic自动植物工厂—营养液循环系统&人工光照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ponic自动植物工厂—营养液循环系统&人工光照明

据估计,4年前,日本商业化运营的植物工厂就已经超过120家。有20%的植物工厂是盈利的,60%处于收支平衡,20%在亏损。据估计,建造植物工厂一半的费用是在建造外部结构,另一半是内部装备。需要5-7年来收回初期投资成本。和露地栽培相比,10层植物工厂每年叶菜的生产能力大约是其90倍,销售量约117倍。

Eponic自动化植物工厂—多层立体种植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ponic自动化植物工厂—多层立体种植架

据经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人工光植物工厂总数已达100座左右,成为数量仅次于日本的植物工厂发展大国,是植物工厂产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